昨天写了一篇关于清净对于修行的重要性之后,有很多缘主希望我能讲一下如何修持清静之心。今天我就简单的说下自己的感悟吧。
口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体味,经常大鱼大肉的人,身上的体味会更重一点。因为食物本身富含的营养对身体、行为、心情影响还是挺大的,油腻热量高的食物,会让一个人更难保持一种清静的状态,这也是很多修行人持斋的一个原因之一。很多野生的动物,是具有灵性的,在被杀作为人类盘中餐的时候它是带有恐惧和怨恨的。这种情况之下就会分泌一种无形的毒素,我们可以看成是一种口腹欲带来的业障,让你难入清静状态。因为本身清静也是一种福报(所谓的清福)。所以我们要爱护野生动物,敬畏天地自然万物,在饮食上也一定要适可而止。
再则,我们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不要在人前说好,人后说坏,这是会造很大口业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作为朋友亲人,有缘之人彼此之间应该互帮互爱,互相鼓励,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嫉妒,或者埋怨就去破坏一些人的声誉,人无完人,是人总会有错。我们要修行自己的宽容之心,用智慧去消化一些生活中带来的负能量,而不是通过发泄来平衡自己的心情,哪怕一时间心里会比较舒服,但是到最后还是会回到自己身上来的。
宽容待人也是一种大智慧。最后我们不要轻易的去给别人指点江山,或许可以给亲人朋友意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数,不要参与太多的因果。事多了,哪还能清静呢?
环境
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换个环境,或者人群,改变下自己的能量。每个环境和人群都有属于自己的能量场,我们自己也有自己的能量场,当能量场发生改变的时候或许有些事情、烦恼都会迎刃而解了。我们说的环境风水作用也在此,家里或办公室尽量要收拾干净,避免太小的空间,例如人太多或者太大的空间人太少,也可以摆放一些吉祥喜气的物品,等等。
环境的变化及布置,也在影响着我们的清静之心。
学习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高人指路不如自己顿悟。
不管是儒释道,都有很多先贤留给了我们可以开悟智慧的宝典。很多就是我们现在每天念的经书,或者国学典籍。如果经常能读诵这些经书典籍,时间久了自然会学习感悟到其中的大智慧,并践行于生活中。并且还能获得神灵的庇佑,而达到清静的智慧状态。
忏悔行善积德累功
每个人在生活中难免都会不断的增加一些负能量,也就是所谓的业力,或者业障,道家称为承负,导致你清静不了。如果我们不懂得如何去消化这些业障,时间久了自然会有很多的麻烦出来,比如疾病,或者事业不顺,等等。所以我们要经常忏悔自己的错误之处,时间久了,自然你就有所改变。我们去寺庙进香的一刻,跪拜在神灵面前,此刻你放下了自己,你敬畏了天地,自然也就能收到福报,所以很多人在寺庙里面就能感受到清静。
我们可以通过去行善,积德累功。做好事的时候人是最快乐的,这就是最大的福报,如果经常做,那你的正能量会越来越大,自然你的负能量也会慢慢消退。业障自然也就被你自己所化解了。
内心无忧而快乐,故能清静。常清常静,则快乐无边。
结 语
善待自然生灵,
收拾干净周身环境,
不断学习和行善,
方能感悟清净所带来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