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人类简史》和《终身学习》之后,又结束了《习惯的力量》的阅读,争取在8月份把上两本书的读书笔记补上,今天主要来记录《习惯的力量》一书给我的启发。
本书从习惯的作用机理出发,结合尤金,白速得,禁酒,传教,赌博成瘾,黑人民权运动等等实例剖析了当个体、组织、社会掌握了操纵自己的“魔法”的时候,会有怎样的不同。俗话说“习惯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本书用平实耐读的叙述方式阐述了如何获得打开命运之门钥匙的方式。
习惯的产生实际上往往是通过{暗示->惯常行为->奖赏}这样的逻辑链条组织起来的,通过对尤金的案例的阐述(尤金由于脑膜炎导致记忆停留在数十年前,并且新的信息无法写入他的记忆区,但他可以在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完成的情况下为自己做饭),我们了解到,我们即使不经过逻辑脑的处理也能够依靠习惯完成自己的日常生活。而习惯是很容易被中断的,一旦在习惯行为的操作流程中有一些改变,我们要想完成原来的任务就需要逻辑脑的参与。个人认为人类之所以会这样进化,主要还是出于节省宝贵的脑力资源,让逻辑脑参与更重要的事情。脑干控制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习惯区域控制了惯常行为,逻辑脑负责应对新的没处理过的信息。
即便了解了习惯产生的主要过程,我们仍然很难改变自己的固有习惯,作者甚至提出了一个决绝的观点,习惯无法被改变,只能被替代。这主要是说,我们即便中断了习惯产生的条件,在这一次没有按照惯常行为去行动,一旦必要的暗示和习惯依赖的条件恢复就又会触发惯常行为。但是一旦新的惯常行为替代了就有的行为,大脑中的旧习惯的反应区域的刺激也会被抑制,但并没有完全消失。既然如此,我们如何才能够改变一个固有的“坏”习惯,建立起一个新的“好”习惯呢?那就是分析自己产生旧有习惯的动机,并通过“新”习惯获得相同的奖赏。比如说经常在下午工作到3:30左右去茶水间那些小零食,并和那里的同事寒暄几句,而为了减肥,你不希望每天都吃饼干了。如果你的需求是工作累了需要和同事闲聊几句,那么可以定制3:30的闹钟,并去朋友的工位上寒暄几句。如果你的需求是吃点儿东西,那么可以把饼干替换成水果或蔬菜沙拉。你可能会问,我并不知道我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我该怎么办? 那么可以学会记录自己的状态并进行分析,然后不妨用不同的奖赏做一个实验。
你需要记录下,地点,时间,情绪状态,其他人,之前紧挨着的行为,从中找出触发惯常行为的暗示,从而分析自己需要的奖赏是什么,接下来就是用相同的奖赏做个试验,替换掉原有行为。相信你会找到答案的。
在控制着我们生活的诸多习惯中,有一些习惯可以影响更多的行为模式,被称作核心习惯。其实,只要能够不断超越自己,把某一件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坚持下来去做,都会改变整个核心习惯,让我们整体的精神面貌得到改善。这一点在我个人的生活中就是健身和读书,其中健身给我带来的改变是更加明显的,因为那是我自己一直没勇气去改变的事情,一直身体瘦弱是很需要改善的,但之前总是在麻痹自己,直到真正的付出汗水和时间半年多下来,切实的看到了自己的改变,增重4kg+并且精神状态好了不少,心态也变得积极起来。就像我自己一直倡导的,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把三件事贯彻一生:健身,读书,理财。个人认为,这三件事是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应该坚持去做的,可能好处并不会如刷了几道题,买了某牛股,倒了几套房来得立竿见影,但长期的年化收益(包括但不限于财富)是相当可观的。
文章的后两章还对赌博成瘾者进行了讨论,实际上成瘾者的脑部工作机理已经与常人产生了不同,一旦成瘾,与戒酒社区类似,只能在外部干预的前提下借助信仰的力量才能够更好地去改变。但是,这个过程自然是费时费力的,需要家人的支持和监督以及当事人自己的决心。我们还需有定见,尽力避免养成对家人和社会有伤害的习惯。
重要的事情都说要说三遍,健身,读书,理财,是三件需要行之一生的事情,健身,读书,理财,是三件需要行之一生的事情!就让我引用一位核心习惯坚持得比较好的儒家大师曾国藩的话来结束这篇笔记吧:“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