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分类:中国中国古代货币中国货币中国钱币古币
刀币是一种中国古代的铜币名。由生产工具的刀演变而成。流通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燕、赵等国。种类很多,有齐刀、即墨刀、安阳刀、针首刀、尖首刀、圆首刀和明刀等。上面铸有文字,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币,废贝、刀、布等币。其后,王莽所铸造的钱币中有金错刀。
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 、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刀货形状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刀币由刀首、刀身、刀柄、刀环几部分组成。刀首是划分刀币类型的主要依据,按形状可分为针首刀、尖首刀、截首刀、圆首刀和平首刀。按刀背可分为磬折刀和弧背刀。
齐明刀是在何背景下形成的呢?前314年燕王哙让帝位于国相子之而内乱三年,齐宣王乘机伐燕,哙与子之被杀,燕几至灭亡。前311年太子昭即位,据《燕昭王求士》载:“卑身厚币,以招贤士”,经28年勤政,燕复国并于前284年令乐毅统军伐齐70余城,“入至临淄(齐都)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莒(今山东莒县)、即墨(今山东平度县东南)”,齐也几至灭亡。前279年昭王死,燕惠王即位,中齐离间计,弃乐毅用骑劫为将,齐设火牛阵以少破燕,夺回所有失地。齐明刀即在前284年燕伐齐始至前279年齐破燕止。
齐明刀为什么行用时间短呢?原因是:1.百姓不愿使伐齐燕国币。拉锯战在战国为常见事,今战胜国一到,百姓用燕币,明燕撤再使齐币,燕币则分文不值,风险大,故人们有逆反、排斥心理和行为;2.战胜国需要社会稳定。齐燕两军交战,势必造成两国货币互相排斥,面对百姓排斥心理,战胜国需要一种“折中”的货币疏通流通渠道;3.商人迎合军心民意。当地商人抓住商机,低成本快速铸币以适应社会需要,用得上,退得出。且看其背文特点,先铸燕占领地如齐、齐化等,又铸齐莒城、莒冶化进退皆行。排它性小,认可度高,故行的通;4.完成使命自然消亡。随齐夺回失地,政权稳固,国币又排斥了自由商币。这是战事决定此币短命,也是此币原本历史价值所在。
一些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类,则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极高而备受青睐。如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唐高祖武德四年的“开元通宝”,系大书法家欧阳洵的手迹,其书风端正古朴,法度严整,劲健含蓄;“淳化元宝”由宋太宗赵光义用楷、行、草三体书写,楷书浑厚端庄,行书隽永流连,草书奔放流畅,使宋代钱币文字艺术走到了空前绝后的境地。还有宋代的一对钱,原文行草分别由司马光和苏东坡所书,飘逸劲拔,为古今一绝,收藏价值很高。另外享有“篆法绝工、六朝之冠”和“北周三品”、“重宝”的古钱币均属此列。
掌握观赏品相至关重要。古钱币的投资价值、增幅大小与品相密切相关,同一钱币若有品相差异,则价格之差往往高达十几倍甚至几十、上百倍,足见其品相的重要。无论钱币珍罕与否,凡有币面模糊、轮廓缺损、锈蚀严重、看相较差者,尽量不要收藏。收藏古钱币时还应注意是否有月纹、星纹等标识,古钱的鉴别以背文来区分铸造年代和地址,品评其稀珍。一般来说,钱币背面有月纹、星纹等记号的要比背部光面的更有收藏价值。值得收藏的钱币中,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佳,属珍贵文物。
齐返邦长大刀,通长约:185mm 俗称六字刀,为刀中至罕之品,又为先秦顶级大珍,位列古钱五十珍,为华夏继三孔布之后呈现的又一百万级先秦鼎珍。此品文字纤细清晰,无磕损无修补,仅有几近忽略的不平,保存极好。极美品,实物比图片漂亮每个字的笔划都非常清晰,估价:1000000元以上,起拍价:500000元。排名成交价格RMB 2648000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