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灿烂的阳光是否能驱走阿富汗的硝烟带来的黑暗,唯有爱才能看到这灿烂千阳
60年代的阿富汗,曾经领先中国至少30年。直到90年代,中国社会的发展程度才赶上60年代的阿富汗。而那时候阿富汗整个社会在倒退,在经历了阿富汗战争,社会变革,阿富汗如今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对阿富汗没有特别的兴趣,看《灿烂千阳》也不是想了解阿富汗的女性为什么走在大街上还要带着套子。或者觉得《追风筝的人》有多么的好看,受到了多大的启发。
之所以胡塞尼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畅销书作家,是因为他选择的社会题材。人们总是喜欢看到苦难的人生,看到复杂的变革,了解未知的社会黑暗面。
《灿烂千阳》,主要写的是三个人的故事,普及一下,阿富汗至今还是一夫多妻制度。
玛丽雅姆,女一号,男一的大老婆
玛丽是一名私生子,她的母亲叫娜娜,听起来像华裔。他的父亲叫扎里勒,是Heart城有名的富人,家里有三个老婆。娜娜是他们家的女佣,在于扎里勒发生关系后生下玛丽。为了保住自己的名誉,扎里勒在偏远的地方为他们母女安排了一间泥屋,每个周四,他都会来泥屋看望玛丽。15岁生日那年,带着对父亲的思念在扎里勒大院的门边睡了一夜,第二天被父亲的司机遣送回家的时候,看到远处的树上一根绳子挂着母亲微弱的身子,在微风中摇摇欲坠。在父亲将她接回家里一段日子之后,便被父亲三个老婆密谋嫁到远离他们的喀布尔。
拉希德,男一号,有两个老婆并且有暴力倾向的一名首都喀布尔的鞋匠
拉希德是喀布尔有名的鞋匠,专为政府首要官员定制鞋。五大三粗,不修边幅,暴力倾向,男权主义。之前有过一次婚姻,后失败。
莱拉,女二号,男一的小老婆
莱拉生于1978年,1979年苏联对阿富汗发动战争。1987年的春天,阿富汗战争的第八年,莱拉最好的朋友或者说是男朋友参加的战场,后失去父母和男朋友,成为拉希德的第二个老婆。
在阿富汗,男权主义极其严重,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这样。布卡,是阿富汗女性重要的标志,但像喀布尔这样的大城市,有很多读书的女性以及很多思想开放的男性,所以也会有很多女性拿着Iphone,背着Prada走在大街上。要知道,阿富汗战争之前,那里的女性并没有受到这样的歧视对待。就像台湾宝宝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买不起iphone8一样,非白即黑事不关己的看法是很片面的。
尽管如此,从小被父亲抛弃的玛丽注定命运坎坷。对于阴暗的角落,我们希望前方的黑暗不要那么阴冷,哪怕有一丝的光明,哪怕就存在一分钟。看这本书的时候,恐惧与绝望来临之前,总会有对美好事物的描写。比如说,马里雅姆母亲自杀,玛丽雅姆被嫁到遥远的喀布尔,马里雅姆流产,玛丽雅姆开始受到虐待。这些事情的发生看似有理有据,顺理成章,实际上是 destiny。
莱拉比玛丽小整整19岁,一个生活在阿富汗战争之前,一个生活在阿富汗战争之中。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结局,同样饱受婚育带来的痛苦,尝尽了拉希德这个变态的折磨。我原本以为的家暴,是拳打脚踢,殊不知精神的家暴才是最残忍的,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军官强奸中国妇女儿童并将其残忍杀害,这个看起来已经很恐怖了,但是让父亲当着全家的面强奸自己的女儿,否则将杀死他的老婆和孩子。玛丽雅姆在怀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拉希德可谓是对这个孩子的到来充满额期待,但是他坚信是个男孩。但是后来玛丽流产了,整个生活都改变了,拉希德终于流露出他的本性。玛丽为他做的米饭,他觉得太硬,于是抓起一把指甲大小的石子一把塞进玛丽的嘴里,并命令玛丽咬碎这些石子吃下去。
这本书,整体看下来会比较沉重。因为平时读书除了专业的,大多是在刷书,意思就是我看过哪些书。所以一本书读完后的收获并不多,《灿烂千阳》整个我是读的比较细致,有研究一些写作手法,在看完两个女人的苦难史的同时也能学习一些写作技巧。深入阅读,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还好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安全的时代,虽然并不会因此而变得有多么珍惜时间和生活。听说朝鲜正式对特朗普,对美国宣战了。小伙伴们,保护好自己,快乐成长哦,国庆快乐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