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两名阿富汗女性的悲惨人生,她们共同经受着战乱、贫困与家庭暴力的磨难。在面对这些挫折时,她们的忍耐力和承受能力在不断的加强。她们分别是玛丽雅姆和莱拉。玛丽雅姆是作为私生子,出生在阿富汗的一个偏远贫穷的地方。她没有上过学,她的母亲跟她说,女人只要学会忍耐就好。就在她十五岁的时候,因为想和父亲一起生活,她去父亲家找他,但就在玛丽雅姆被司机强行带回她和母亲家的路上,看到她母亲在树上上吊了。玛丽雅姆的父亲随后就将她远嫁给了拉希德,一个喀布尔中的鞋匠。悲惨生活并没有结束,反而更加难熬。而莱拉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父母和恋人,被迫也嫁给了拉希德。起初的敌意经过现实的打压,变成惺惺相惜,彼此依靠。但最终的命运,都没有逃脱苦难。
作者胡塞尼以阿富汗的战乱为背景,写出三十年的社会状态,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文笔细腻,反射社会的角度也自然真实。其中明显感受到旧思想与新时代的冲突,还有钱权的肮脏和人心的叵测。到底是什么打造了这么悲伤的国度?又是什么加剧了苦难人们的悲剧?读完这部小说,我认为应该是“性别”
在当时阿富汗的国家中,女性应该就是没有话语权,没有平等可言的一类人,弱小可欺。她们出门头上会戴着重重的“布卡”把自己包裹的严严实实,这种不平等的行为在主人公玛丽雅姆看来,竟然无条件接受了。还有不可思议的一点,一夫多妻玛丽雅姆也没有说什么,当然也是不敢说什么。我想这应该不是女性本性如此,这些应该是时代造就的产物,是时代给阿富汗的女性带上了枷锁。可是我在小说中也有看到少部分女性在追求自由,她们上大学,穿着漂亮开放,但从女主人公的羡慕表情可以知道,阿富汗有自由的女性并不多,敢于和旧思想作斗争的女性也不多。可怕的不是社会对女性的欺压和不平等,而是女性面对这些没有去反抗,而是选择去忍受。人的忍受是有极限的,无论忍耐力多强,面对无休止的打压,心总会有承受不住的时候。在《灿烂千阳》这部小说里,也是如此。玛丽雅姆和莱拉最终联合杀死了她们的丈夫,虽然最终结局是玛丽雅姆被处死,用死亡结束了悲惨人生。但它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问题。
动乱时代的阿富汗,女性是不能自主的。这部小说给了我一个看世界上其他社会的视角,用她们的小生活,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大生活。我走进作者描绘的世界,震惊,悲伤,同情,气愤陪我浏览了那个世界,原因是那个世界被作者逼真的表现了出来,精细却不冗杂。任何一个生活的小细节,都可以是社会的缩影,都能够洞察出人生百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