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以蓬松棉、丝绵、羊绒羊毛、驼绒等作为填充物的被子被宣扬吹捧的漫天四海,不知究竟,至今也没有停下来广告的喧嚣。是的,人们生活从过去到现在按理说品质不知翻了多少倍,赶潮的人顺着商家喊破嗓音的喇叭,尝试着,前进着,科技的进步,新产品的开发,不仅贴切着人们的肌肤,还愉悦了人们的心情,是不是觉得既然大家都赶上了好时侯了,不加紧脚步就像是辜负了那些驼农、蚕农和牧羊人,而那自古以来祖辈亲昵习惯了的棉花被似乎就要被新新人类冷落到一边了,但总不至于要退出历史舞台吧。仔细想想也不会,最多是占有市场份额的大小变化而已,记得有一个品牌叫QuanMian时代,还在秉承坚持着古老的星星之火呢!
我是俗人也难脱俗,竟也不排斥跟着“大喇叭”的”脚步,先后入时地置办了羊绒、驼毛被,有的甚至是在正当潮头时花大价钱买来的,曾满怀欣喜寄予诺大希望外带自我幸福感地去尝试,也还不忘行孝给老爸妈买过两条,结果爸妈说轻飘飘不习惯,不几天就又换回他们几十年感觉惯了的棉花被,实在是时间久了,棉花被变板变硬不喧软了,拿去找弹花工重翻新一下再絮进被子,满足又舒服,看着他们温暖的笑脸,听着他们固执己见的唠叨,我接受了,只好在心里说一句“积习难改呀”。
轮到自己切身体会,没想到和爹妈的竟无二致,也是感觉轻飘飘的,倒也暖和,就是觉得没有棉被踏实,也没有那个独特的形状——我管它叫“被窝”,轻飘飘的被子很难成窝,它容易四散地摊开无边界,不是脚头透风,就是膝盖受凉,为完美只好压条毯子,增加点厚重感,说难听点,就像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折腾一通,倒不如换回棉花被,将那象征时髦的尤物束之高阁,还原了我“老古董”本色。
这不又到隆冬御寒季节了,踌躇了半天是因为觉得那些各种绒呀、毛呀的被子委屈在柜子里蒙灰,还担心它招虫,不倒腾倒腾好像也对不住从源头上就忙活着,还经过了不知过少工序,才隆重蹬场的“高级”床品,这么一想还是拿出来让它发挥一下应有的作用吧。
不料盖上还是原来那种感觉,所以故伎重演,就又把它请回到柜内“收藏”。就这样来回折腾,不免想起配合“断舍离”的理念,犹豫着不知能把它们打发到哪里,才不会心存内疚而自责是“造孽”呢。
那天跟同事说起,她先笑我有福不会享,还问我家里有没有人在南方城市工作,可以送给人家既不浪费,还落个人情。我不解,她又说:“南方潮湿,那些被子不容易吸湿,而棉花被子在那边就不吃香了,越盖越重越凉,因为其特点是吸湿”。
哦!还有这么一说,那我赶紧把那些被子给侄女快递过去,她在杭州工作,也算我这当姑姑的大冬天送温暖了🤣
再说眼前,我收拾出自己家的棉花被,派发给每人一条,盖起来还是那个感觉,闻起来还是那个味道,心情愉悦自不必说,“反馈”的信息都是温暖可人,感觉分量不轻不重正合适,不由感叹:“我也积习难改,关键它就是贴身又贴心,是从小培养出来的那份与棉花被的亲密感觉”。
说起来还真像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吃米一样祖传不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