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感赏119: 自律背后的原动力是-爱

感赏119: 自律背后的原动力是-爱

作者: 小石印儿 | 来源:发表于2018-07-10 21:58 被阅读39次

    所谓自律,简单的说,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

    而自律背后的原动力是----爱。父母的爱至关重要,即便家庭环境充满混乱,生活贫困,只要有爱存在,照样可以培养出懂得自律的孩子,相反,即使家庭环境优越,父母生活方式严谨,如果缺少爱和温情,培养出的子女照样会随心所欲,恣意妄为,不懂得自律。

    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自律,是自我照顾,自我珍惜,而不是自暴自弃。

    要让孩子学会自律,对安全感产生信任,不仅需要父母真心投入,还需要父母,表里如一的爱和持之以恒的照顾,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如果这份礼物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孩子也有可能从其他渠道得到,不过其过程必然更为艰辛,通常要经过一生的鏖战,而且常常以失败告终。

    自律的四个原则:

    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初一时看到书里写的自律,当时走马观花,不走心看过也就忘了。前几天找出这本书,再次读起感悟很深,自律包含了这么多丰富的内容。

    以前我认为儿子还是比较自律的,属于中规中矩的孩子,从小到大各方面习惯都不错。从幼儿园开始自己整理书包,作业自己记录。小学二年级开始独立完成作业,旁边放个小闹钟计时,并开始培养阅读习惯。三年级为自己制定小升初的目标。四年级自己衣服自己洗,我做饭时他帮我摘菜,包饺子时我们黄金搭档,他擀皮,我来包。五年级母亲节孩子为我做了一顿美味的感恩晚餐。六年级毕业孩子顺利考入他的目标学校,他的书架上课外书已经满了。

    小学六年关于孩子学习,作业,校服,起床我们家几乎没有上演过鸡飞狗跳的闹剧。之所以如此源于我看过的两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和《为孩子立界限》。看到《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时我还没结婚,是同事的书,他家孩子小学。我为了打发时间瞄了几页,只记住了其中一点:当孩子在学校犯错被请家长时,当孩子成绩没考好时,孩子内心是恐惧的,妈妈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不能批评指责,打骂,而是要和孩子站一伙去处理问题。也正因为这一点我做对了,所以孩子一直保持着对学习的兴趣和独立。

    孩子的好习惯源于我小学三年级时读的《为孩子立界限》,不过那时读书只是注重方法而已,没有重视爱是前提,因为我自认为没有妈妈不爱孩子的。那个时候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这本书现在找不到了,应该是我送人了吧。就这样,小学六年平稳的过去了。

    孩子初一开学前,我买了《爱和自由》,之后又断断续续买了其他的亲子教育书籍,因为我明白初中尤其初二平稳度过的重要性。看到书里关于批评打骂带给孩子的伤害,学习方面没有打骂过,行为习惯方面打过一次,批评就说不清了。所以我为自己之前的错误行为向孩子道歉,儿子当时很大度并严肃的说:以前你不懂,现在看书懂得了,以后不再犯就是了。初中三年没有打骂,打击过孩子。

    那么现在再读起这本书,更加深刻明白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面临的困难及问题逐步增加,需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明白自律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自律的第四个原则保持平衡: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一定要学会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放远,同时也要尽可能过好当前的生活,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换句话说,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我称之为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要让心智成熟,就得在彼此冲突的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自我调整,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放弃速度,放弃发怒,放弃演说词的感谢信,并不会带来太大的痛苦。但放弃固有的人格,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模式,甚至整个人生理念,其痛苦之大则可想而知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有时候就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放弃。

    保持平衡我认为是最具挑战性最考验人的心性。目前孩子身上的问题追溯根源是家庭环境的产物,我原以为孩子长大了问题会自动消失,但问题堆积在哪里只能带来更多的问题。

    现在解决起来需要更长的时间,惯性动能太强大了。还好现在有了吸引定律,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好吧,慢慢来,用爱和智慧顺势而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赏119: 自律背后的原动力是-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aq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