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故事

作者: LynnLeanin在冬眠 | 来源:发表于2020-09-17 22:34 被阅读0次
    我从奶奶身上看到的那种坚韧不拔乐观自律的终生成长的生命力,我想这也是我应该传承给我的孩子的。
    “即便你终其一生,也未必能成为后代们的灯塔,那你也不能总停留在生活的舒适区,成为阻碍后代成长的天花板”。
    LynnLing在唱歌

    依旧是清晨6:30分,坐进我的小蓝(点击可进入往期相关文章《教师节》了解小蓝),打开收音机和逗哥听More to Read(点击可进入往期相关文章了解《More to Read》

    More  to  Read —— Daily Quote

    Who neglects learning in his youth, loses the past and is dead for the future.(Euripides)

    年轻时不努力学习,便辜负了过去,也失去了未来。(欧里庇德斯)

    今天的Beauty of words是一篇散文《照片上的童年》作者何为出生于1922年4月19日,2011年1月10日去世,当代著名作家,1943年,他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章中,作者以老照片为引子,回忆起了童年的种种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逝去时光的一份思念。。。

    当听到“上海圣约翰大学”时,还有文章中描写的老照片,我的脑海里先是浮现出我的爷爷,接下来思绪便越飘越远,思绪中的画面也都是来自老照片。

    爷爷出生于1901年,也是毕业于圣约翰大学,在我还未出生爷爷便已经离世,我对我爷爷的印象只来自老照片,和长辈们的只言片语。那些照片有他的单人照也有和我奶奶的结婚照;有他的毕业照也有和我奶奶的后期合影,父亲每每说起爷爷,也都是很仰慕的神情,对于音律不甚好的父亲,每每回想记忆中他的父亲拉着小提琴的身影,恐怕是一生无法企及的崇拜吧。

    我爷爷和我奶奶

    我奶奶给我留下的印象和爷爷相比起来就是那么鲜活的了。我的父母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北京大学生,毕业便分配去了湖北襄樊(现更名襄阳)支援三线,我从小是在湖北长大,直到大学毕业后又重新分配回到了北京。

    和我奶奶一起生活那一年,也是我生命的转折点。因为那年我的母亲因为病痛折磨十年之久肉体的痛苦,和对家人亲情的亏欠,以及对厂子长期负担医药费而生成于国家是拖累的思想负担,在1992年2月14日她决定离开了我们。

    我的母亲

    长辈们因为担心我继续留在湖北影响身心发育,14岁的我被北京的长辈们带了回来,和我奶奶一起生活。我奶奶是1911年生人,那年已是81岁的高龄。

    奶奶看上去位身材娇小干瘦的小老太太,她好强严肃自律不苟言笑,但有时又会出其不意的出言狡黠。比如因为受到阿尔兹海默症的困扰,出现了幻听健忘的征兆。长辈们带着奶奶去看病,好强爱体面的奶奶会把看诊的大夫说的一愣一愣的,丝毫没有病症的样子。

    比如:医生让家人问我奶奶人物关系方面的问题,“我是谁啊?我是您的几闺女?我的大弟弟叫什么,二弟弟在哪工作”,或者是一些近期发生的事情“昨天我们吃的什么啊?我们坐的几路公共汽车来的?”这些问题。

    奶奶自会集中注意力尽力回答,实在想不起来的问题,她会斜睨着撇眼反问道“你都不知道啊,你还来问我?”,然后还会掩嘴一笑。当然医院回来的结论都是说,谁有老年痴呆我奶奶都不会有。

    奶奶每天早晨五点半必会起床,晚上八点半也毕会睡觉。早晨起来先把自己梳整干净,穿戴整齐,会对着穿衣镜一直梳理自己的头发,把头发梳理得非常的平整顺滑,然后沏上一壶花茶,坐在圆桌前望着窗外喝茶。因为幻听,她嘴里会一直和冥想中的人对话,有时说着说着竟还会开怀大笑起来。

    一开始我还是很怕我奶奶的,通常她是不会和我说太多话的。后来混熟了,倒发现奶奶是极有趣的人。到了晚上写完作业,我会和奶奶一起边泡脚边聊天,有次我问奶奶为什么不再去找个老伴儿,比如居委会的那个大爷就很好啊!奶奶听完说我莫要打趣,那次竟隐隐看到她脸上泛出了娇羞的红晕。

    还有一次她竟和我聊起了她的父亲母亲,她的爷爷家很穷,她父亲从小是被送到尼姑庵里长大的。稍大些就在外国商人的五金店里做伙计,她的父亲聪明勤奋干起过来不惜力,边干还会边学手艺和经营。后来店主要回国盘店,她的父亲便拿了所有的积蓄再借了些钱把店盘了下来自己经营,几年下来生意竟做得不错,慢慢富裕起来。

    奶奶的父亲因为感恩尼姑庵里老尼姑们的扶养之恩,经常会去尼姑庵里看望她们。在那里便遇见了前来烧香的我奶奶的母亲,二人也是如戏文中常写到的那般,一见如故,情投意合。和戏文中不一样的是,奶奶的母亲并不是哪家的小姐,而是小姐身边的丫鬟,虽说是丫鬟,却也是和小姐一同长大亲如姐妹一般,小姐家更是当她做家人一样看待。

    奶奶的父亲便请了媒人上门说亲,允诺明媒正娶独爱奶奶的母亲,小姐家这才同意了这门婚事。可谁曾想奶奶父亲老家的长辈却给自己的儿子讨了媳妇,虽在老家未圆过房但也是正妻,得知奶奶的父亲在城里又娶新妻便闹将过来。就这样奶奶的母亲虽嫁给了心爱之人,却并没有过上戏本子里天长地久的美满幸福生活,正室每日的砸门哭闹,街里乡亲的指指点点,在怀了我奶奶后也是心情郁结,身体每况愈下,终在诞下我奶奶后便撒手人寰。

    奶奶是在没有母亲的呵护下成长的,她最小的姨娘还比她小两岁,在这样的封建大家庭里面,没有母亲撑起天地的小姐也不会比家里的下人好更多,这样的环境造就了奶奶隐忍坚毅的性格。

    1911年12月出生,2002年9月离世奶奶,享年91岁,历经了近一个世纪。中国二十世纪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历经了三个大朝代的百年,是颠簸沧桑与发展变化最大的一个世纪之一,奶奶便是看尽这近百年的老人。她的一生哺育了五个儿女,都培养成为了开国后的大学生,他们现在都是我最尊敬的长辈们,并且也仍然像我的奶奶一样,有着坚毅的品格,在他们的有生之年不断发光发热。这些长辈们甚至退休近20年了至今仍活跃在工作一线,我的父亲要不是当年为了帮我照顾逗哥,估计现在也是会选择一直工作的吧。

    奶奶和她的孩孙们 奶奶家公对三位儿媳的评价

    我的奶奶的文化和现在绝大多数家长相比,是不高的。而她在那种年代却培养她的孩子们成为了优秀的人,她努力使自己去适应生活,哪怕生活对并不友善;她努力适应社会的飞速变革和大跨步的飞跃,哪怕她仅仅是跟着私塾先生只认过一些字的水平。她从不抱怨生活的不公,也从不抱怨原生家庭的不温暖,她乐观积极,勤劳质朴,贤孝为怀,性情和顺,宗旨远大,志趣高尚。

    青年时期的我奶奶 晚年时期的我奶奶

    我从奶奶身上看到的那种坚韧不拔乐观自律的终生成长的生命力,我想这也是我应该传承给我的孩子的。

    思绪快速的在我的大脑中游走,像是我和爷爷奶奶做了一次神游般的对话,他们仿佛在告诉我:“即便你终其一生,也未必能成为后代们的灯塔,那你也不能总停留在生活的舒适区,成为阻碍后代成长的天花板”。

    是的,和孩子一起终生成长,是我今天最大的感悟。

    于是我想将今天的Daily Quote做一下修改

    More  to  Think

    Who neglects growwing up in his lifetime, loses the past his life and is dead for the future  of his son.(LynnLing is singing)

    有生之年不努力成长,便辜负了自己的一生,也失去了孩子的未来。(LynnLing 在唱歌)


    “三线”这个名词对于现在很多人可能都不了解,我在百度上找了简单的解释,方便读者理解。(1964年到1980年,主要涉及中国中西部13个省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而“三线”就是这场大建设运动的发生地。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 、广东韶关以北、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主要包括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中西部省区和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后方腹地部分,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bcy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