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熟,永远不可能与年龄直接划等号。年长的人未必成熟,年轻的人未必不成熟。那些仗着年长而行使教育年轻者特权的人,我觉得都是在耍流氓。有一句话说得好: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的善意在别人眼里,可能充满了恶意。
那么,怎么算成熟?
愚见以为,不是金钱,不是地位,不是经历,而是对死亡的认识。正所谓不知死之所向,何知生之所往。
这几天,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我看到了很多有关死亡的言论或事件。
有一则是从某乎上,谈到“所有人都说要好好活着,但活着是为了什么”的话题。有一个人给出的答案得到了6W+的赞同。
他的回答中,只举了一个例,就是国产动漫《大耳朵图图》第四季最后一集的故事。里面讲到,图图因为折断了青菜,擦掉了灰尘,就以为青菜和灰尘死去了。由此,他担心爸爸妈妈也会在哪一天离开他。为了让图图更好地对待死亡,爸爸妈妈带他去了画展。
画展上,图图对毕加索的画很感兴趣。爸爸就借机对图图讲:毕加索老爷爷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了,可是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很多美丽的画作为礼物,他的生命就活在这些礼物里,永远陪伴着我们,一看到这些礼物,我们就会想起老爷爷。世界上还有很多像毕加索爷爷一样的人,他们都会给世界留下礼物,只要看到礼物,就又会想起他们。他们会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图图最后总结到: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给这个世界留下礼物,因为这些礼物,每个人都能永远地活下去。
还有一则是在某音平台上,有个大V经历了一场大手术,出院后,他将这段时间的故事与感受记录并总结了出来。以下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
人的一生不过是向死而生,大家都排着长长的队伍走向死亡。医生能做的,只是将那些插队的人提溜出来,往后排一排。
再牛的人,到医院也蔫了,再犟的人,到医院都听话了,再抠的人,到医院都大方了,再急的人,到医院都有耐心了,再忙的人,到医院也有时间了。
面对死亡,人为什么都变了?这里面一定有情感之不舍,有理想之未竟,有愿望之未达,有生活之未享……但不论哪种,都告诉我们,要和这个世界说再见,是多么难的一件事情。但是,最残酷的就在这里。尽管很难,但却是我们人生的最后一堂课,而且是必修课。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凡经历过濒死或与死神交过手的人,往往都会对人生产生新的理解。拼命工作的,突然就佛系了;节俭克己的,突然就放开了;不听人劝的,突然就明理了……这也是我所说的“知其死之所向,方知生之所往”的一种真实诠释。
所以,当我们想明白了死亡,不再畏惧死亡,敢于直面死亡。那相信我们也就找到了活着的意义。但对每个人来讲,这个意义是不相同的。这也是人生的魅力所在。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写悬疑推理类的故事。里面充满了很多杀人的人,但我想传达的绝对不是血腥暴力。正如《长津湖》火热上热中,却被有的家人投诉血腥而受到广大群众口诛笔伐一样,我只是想从这些杀人或自杀的案件中,让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去珍惜生命,经历人生。
正所谓:文以载道。我想说,我的文,载的就是“向死而生”的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