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流逝的古典与诗情

流逝的古典与诗情

作者: 傾桐 | 来源:发表于2024-04-18 14:51 被阅读0次

                    (一)

      春雨蒙蒙,烟雨江南。江南,总是和春雨联系在一起的。杏花,春雨,江南,更是刻入中国人骨子里的诗味记忆。

      “杏花春雨江南”这句词最早出现在元代诗人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中,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结拍处“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

      在宋代,写杏花和江南雨的诗词非常多。陈与义写“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曾经得到宋高宗的欣赏。想象诗人客居他乡,在诗歌的平仄中消磨时光,在淅沥的雨声中,杏花突然开放了,粉红腮颊,仿佛想念中伊人的脸庞,那押了韵的思念被雨声一遍又一遍地洗濯,诗人的心中布满了水意,那场春雨来自心头,仿佛就在他的眼眶里下着。这就是诗词的魅力,即使是忧伤的事情,也能让你感觉到一种意境美。这样的意境,我想把它归为一种古典。“古典”一词本身就很静态,很内敛,很纯粹,有一种淑静、典雅的感觉,令我们咀嚼、玩味不够。

        想起《诗经》,想起里面的“蒹葭苍苍,白露未晞”,“青青之麦,生于陵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摇落,凄伧江潭。”我想到为什么,这些很远古的文字,如今读来,依然淙淙如诉,让人可感可悟。真如澹澹的渌水,我们的心田仿佛千万年来一直是它青青的河床。还有《古诗十九首》,这些不知作者姓名和年代,突兀而起复又戛然而止的谜一般的诗歌群落。为什么就连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也为之佩服得五体投地?怎会洋洋洒洒醉酒般地写下整卷《古风》?我想,这就是古典的魅力吧。它们以其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震撼、陶冶着无数的后人!

        不敢想象没有《诗经》、《楚辞》的时代叫什么先秦,没有唐诗宋词的时代算什么唐宋,没有小说的明清是什么样的明清。这些源自第一张植物纤维构筑的纸片的灵感,在千百年漫长的时光中,抚慰着人类的精神与灵魂,牵引着人类穿越长长的时光隧道。一行行时长时短的句子,一页页时近时远的思绪,那么质朴、厚重,它们牵着我走向文字的源头。这些久远的古典文字的确“旧”了,但那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却超越了彼时彼地,在这个世界夜深人静的时刻渐入我们的心灵、血脉,在我们的血管里流淌……

      我相信那些古典的文字肯定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古人在最为平凡的采摘、狩猎、耕种之余,偶有所见所感,自自然然,随口吟出了“蒹葭苍苍’,“渌水澹澹”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汽车、电脑离它们很远,人欲物欲离他们很远,而平凡离他们很近,诗情离他们很近,古典离他们很近。古典与古人本来就是水乳交融的一体。

        而我们呢?在阅读那些《诗经》句子的时候,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

                    (二)

        林清玄指出,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徐志摩也说,住惯城市的人不易知道季候的变迁。看见叶子掉知道是秋,看见叶子绿知道是春;天冷了装炉子,天热了拆炉子;脱下棉袍,换上夹袍,脱下夹袍,穿上单袍;不过如此罢了。天上星斗的消息,地下泥土里的消息,空中风吹的消息,都不关我们的事。忙着哪,这样那样事情多着,谁耐烦管星星的移转,花草的消长,风云的变幻?同时我们抱怨我们的生活,苦痛、烦闷、拘束、枯燥,谁肯承认做人是快乐?他指出,我们的病根是在“忘本”。人是自然的产儿,就比枝头的花与鸟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远似一天。离开了泥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吗?能生存吗?

        徐志摩先生也为我们开出了药方。他人为,不必一定与鹿豕游,不必一定回“洞府”去; 为医治我们当前生活的枯窘,只要“不完全遗忘自然”一张轻淡的药方我们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在青草里打几个滚,到海水里洗几次浴,到高处去看几次朝霞与晚照——你肩背上的负担就会轻松了去的。

        也可以学学古人,偷得浮生半日闲。中国的诗人,自古是爱闲的。“静扫空房惟独坐”,“日高窗下枕书眠”,这是闲居;“相与缘江拾明月”,“晚山秋树独徘徊”,这是闲游;“林间扫石安棋局”,“短裁孤竹理云韶”,这是闲消遣。如果他们忙起来,他们也要忙里偷闲;他们是“有愧野人能自在”,所以他们忙极的时候也要“闲寻鸥鸟暂忘机”。

        余光中先生说:“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在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许我们不需要一把油纸伞,嗅着杏花的幽香,走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湿,也不失一种幸福。

相关文章

  • 72小时,在苏州穿越古典与现代

    在被人安利无数次以后,小糖终于在一个周末拔了草,踏上这座空气中都写满诗情、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拍照美食两相宜的城市...

  • 古典与

  • 第21《厦门文学》第三期

    《日常生活的诗情与童话》

  • 忙碌与诗情

    每天忙忙碌碌 奔走八方 想把理想化的 改造成真真实实的存在 于是 思想一刻也无法分神 焦虑一瞬也无法停止 压力就像...

  • 《诗情与财富》

    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蛟龙生气尽,不若鼠横行。 所谓诗人,乃性情中人。古人云,诗者,盖美丰德之形容。 自古以来...

  • 性情与诗情

    一说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又一说“不是我舍不得花费笔墨,只因为春天的诗情太浓太多。”然,...

  • 诗情画意尽在歌中,李健演唱《再别康桥》

    诗情画意尽在歌中,李健演唱《再别康桥》 Music音乐世界(musicworld365) 古典音乐库(GDMusi...

  • 流逝与永恒

    一个半簸的疯子摇晃酒杯 把达尔文的泪倒进月亮酒窝 今夜她仍以一袭黑衣素面 如此装扮是为了更好的触碰心脏 她舞动的裙...

  • 流逝与静止

    1 男人提着半边西瓜 走在反复无常的雨里 2 我以前不喜欢穿靴子的女人 现在我不喜欢拍艺术照的女人 ...

  • 流逝与虚空

    我无法回到那已忘记的过去,岁月就是如细沙般的流逝。 事件具有那么地延续,每件事我们都在经历过,未来的事情具有偶然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流逝的古典与诗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fy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