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永澄:持续高效能成长的双核自驱引擎的原理分析-01

永澄:持续高效能成长的双核自驱引擎的原理分析-01

作者: 易仁永澄 | 来源:发表于2017-10-13 09:22 被阅读123次
本文烧脑严重,未持续跟随3个月以上的小伙伴,可能无法有效理解,慎入

1

本文是纯理论文章,未增加任何实例分析,因此,文章阅读难度较大。为了不被人评价:“你写这种让人看不懂的东西干嘛?”,我将本文的结论前置:

  • 在个人成长领域中浸淫多年,形成了我的使命:引领职场青年持续高效能成长。我认为只有持续和高效能,才不辜负自己的投入和努力,我不想要低效、自嗨、效能很差的成长。
  • 持续高效能成长,是用系统化的手段来实现的,这个系统的名字叫:个人成长操作系统
  • 我自己的成长系统,用了将近十年才成型,包含着认知系统、方法论系统、工具系统,如果要教给小伙伴们,讲授成本会很高的。
  •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我采用的是:最小化思维(最小模型、最小行动)和系统思维(从复杂系统中找到关键抓手),去寻找系统中的MVP。
  • 这个MVP不仅是最小可实现的,更重要的是,一旦拥有了这个MVP,整个个人成长操作系统就可以自动地生长,再也不用费力去一点点构建了。
  • 这个MVP是由两部分构成的,分别是:项目化任务推进方法论(简称“项目化”)和知识创造方法论(简称“知识创造”)两大方法论构成的,我将两者命名为:双核自驱引擎
  • 本文我会通过引子 + 黄金思维圈的结构来进行构建,分析双核自驱引擎的原理。

所以,本文是我对“系统化成长”的解释系统的全面展示,如果你希望掌握“系统化成长”的原理框架,我相信本文一定会对你有极高价值。

另外,如果你信任我,我强烈建议你能够遵循“必要难度”的基本原理,用自己最高标准来对本文进行学习,构建起一个系统性成长的框架体系。甚至,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说,如果不能透彻理解原理逻辑,在未来的成长、发展、改进、提升中,你将很有可能付出更多边际成本

我建议无论是用脑图、幕布、A4纸结构图还是流程图,你尽可能把本文的定义、概念、原理、推论逻辑整理下来。请本期“做自己的CEO”的参与者必须用最高标准完成文章阅读。

2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你会发现:

  • 身边那个混吃等死的小王,突然之间咸鱼翻身,整个人变了个样;
  • 有太多太多的知识自己连听都没听说过;
  • 自己曾经可以赖以生存的技术仿佛立刻过时,甚至被新来者随意超越;
  • 看似稳定的环境,却成为产生最大系统风险的来源;
  • 想要开始提升自己,却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知识的汪洋大海,不知所措;

随着这些痛点的持续积累,在2014年下半年到2016年,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阵学习高潮:很多人都在把自己的经验拿出来变现,还用营销话术告诉你,如果不学他的东西,你就麻烦了;越来越多的人都被裹挟到这场焦虑之中,大家都在拼命地多学、多做、多练,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赢来一份在未来站立不倒的保障。

但是,根据“递弱代偿”和“熵增”两大原理来看,“做多”是高概率的错误(见:《为什么“做多”是高概率错误?》),想想看,囤书、囤课除了给自己带来焦虑(详解:《简单方法彻底解决囤课、囤书不看的焦虑症》),难道真的能让自己快速成长么?

同时,根据“正态分布”原理,如果有更多的人这样做,说明这个策略是任何人都可以用的,那么,这个策略必然趋向于平庸,收益也必然趋向平庸。

什么是平庸的收益?通常指的是线性收益,也就是投入和产出是正比例关系的,一份投入、一份产出,十份投入、十份产出,这就是平庸的,因为,你在开始的时候就可以一眼看到家了。我总是说,我这一生注定是平凡人、普通人,但是,我不愿意成为一个平庸的人,我希望用更好的耐心,去博一个更大的收益,一个非线性的收益。那么,为了非线性收益一定要考虑用少数人才能用的策略。

其实,早就有高手想明白了这个道理,进入2017年之后,他们纷纷出手了:比如成甲老师出版的《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古典老师出版的《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还有一些全新的思想书籍《必然》、《爆裂》等,都给出了明确的信号:只有考虑“彻底放弃做多,选择做少”这样反直觉的体系化的策略,才能提高非线性收益的可能

总结一下,在外部时代的整体改变下,我们越来越要考虑如何做少得多(见《如何用极简的方式面对复杂的持续成长过程?》)的策略,这是整个思考的出发点。我想要找到:那个“少”是什么,为什么就是这个,以及如何用这个少来解决各类问题。

3

“为什么一定要让自己成长、提升、进步、发展呢?为什么不能充分享受生活呢?那样的生活多累啊,为什么要为难自己呢?”

我总是遇到这样的“基于粗糙假设”的问题。秋叶大叔今天在推送《一张图教你看懂热爱工作的真相》中说了一堆金句,其中对于这个问题也有解释:“成年人只谈责任,小孩子才天天谈我喜欢还是不喜欢”、“遇到你喜欢的工作,是幸运,遇不到你喜欢的工作,是常态”,现实就是如秋叶大叔所说的样子。

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个更简单的解释:人生大约由两个部分构成:

  • 生活部分。享受人生、享受生命、张扬天性、肆意生活、说走就走、环游世界、我在家也是公主为什么要听你的、不要委屈自己……对,在生活部分中,你是天、你是地、你是神、是闪着金光的SuperStar,爱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 竞争部分。吃穿住用行,跟那些水平和自己相近的人去攀比/鄙视,升值加薪防被辞,攒钱买自己梦想中的小物件、中物件、大物件,选个好女婿/媳妇,生个孩子有好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被领导和同事看得起……这个领域中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责任,更重要的是能够承担责任的能力。

如果你只是在“生活部分”,那真的没有必要为难自己,就可以不要过得那么累。那问题来了:“我能不能只有生活部分,不要竞争部分呢?”

当然可以啦,但是要做好几个准备:①有充分的准备,支持你的生活的任性。②持续防范黑天鹅事件出现,将你原有的准备彻底干掉,彻底改变了你的生活基础,那个时候不上不下的很郁闷的。其实,都不需要黑天鹅事件,家人生病、换套房子、孩子长大教育费用上涨、行业变化这种不是天灾人祸的事情都可以把一个“稳定的”幸福瞬间干趴下。一定要记得:只有让自己充分拥抱不确定性才能应对不确定性。③或者,你把自己的预期大幅度降低,无欲无求也就变得无欲则刚。可以看看那些虔诚的信徒,信念就可以让他们从竞争部分中解脱出来。

正如秋叶大叔说的:“遇到你喜欢的工作,是幸运,遇不到喜欢的工作,是常态”一样,必须长久地生存在竞争中,想想看马云、马化腾难道不比你有钱么,但是,他们不是更投身在更激励的竞争中么?

如果你可以接受自己必然也将长期必然处于竞争环境中,那就应该知道:既然处于竞争环境,必须要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行,否则怎么可能竞争呢?

既然要变得更好,那么,“变好”的本质就是价值变化,这样,就可以用价值变化原理来理解这个问题了。价值变化有三种状态:价值积累、交换、变现

  • 我们只有做好价值积累,才可以为其他人/组织提供使用价值,才会被其他人重视;
  • 我们只有认真思考、提前规划价值交换和价值变现的方式,才可能谋得非线性收益

(关于价值公式、价值思维、价值变化原理、价值和个人成长的关系的描述,请详见《价值思维》系列文章:http://tm.runwith.cc。)

来对这个部分做一下总结。既然在全新的环境状态下,我们要考虑“做少得多”,那么,结合黄金思维圈和这个部分的讨论,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我们要用“做少得多”这个策略的目的是为了让价值更好地变化,以帮助我们在竞争领域中胜出

4

意义的部分说完了,该说How了。

我先把答案给出来,How的答案就是成长。个人成长的定义是从价值现状到价值目标的过程,如果你认定某一个事情是有价值的,让自己不断达到那个价值目标,本身就是成长了

很多人认为成长就是机械的、乏味的、无趣的,这依然是粗糙的假设,只是为了让自己放弃成长责任的一种自我欺骗罢了。成长,就是要满足自己的需求,需求满足了,成长就会随着到来。想想看,如果你期待自己的身体健康、精力充足,可以把控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对自己有所规划和管理,有情绪的时候不被干扰、能够不断实现梦想,处理自我内在的混乱和外部的冲突,可以让能力持续增长、不断积累知识、扩张认知边界,能够解决复杂问题、完成大型项目、事业风生水起,能够升职加薪、有业外收入,物质得到满足,影响力、成就感都在大幅度提升,此外家庭温馨、家庭和谐……

当然,上述期待不可能一次都实现,但是,每一个需求的满足,我们自然会认为自己成长了,难道,这种成长机械么?乏味么?无趣么?

既然,成长就是最重要的手段(How),那我们就去成长就好了,多简单啊?可是,普通的成长者遇到了两大问题:

  • 断续。能量好了就成长一阵儿、状态差了就会卡死在原地,怎么就没有年轻时候那种十足的冲劲让自己一直跑下去呢?
  • 低效。怀抱着粗糙的假设,认定简单的因果一一对应,只是用感性在决策,对成长方法定价错误,持续低水平地勤奋。

当然,这两大问题不见得怪你,真正的原因来自于自己能力跟不上自己成长的速度。根据爬楼隐喻(详见《到底什么才是低水平的勤奋?》),你明明已经完成升级了,但是还在原地打转,用着原有的方式过着升级以后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路径依赖,自然不适应了。

就拿写作举例子吧。当你是小白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开始写起来;如果你已经拥有了书写的能力,还是只是沉醉于每周可以完成一篇文章,那不就是低水平勤奋了么?你进化了,手段就要随着改进,否则会浪费自己的时间、天赋和人生,成长也不会稳定高效。

问题来了:要学习新的知识、还要持续行动,要让成长持续、还要让自己的方法升级,要不断积累价值、还要想清楚价值交换和变现的方式,这难道不是做“多”么?
这确实是做多,我们来分析一下上述内容的共同点:

  • 学新知识、持续行动;
  • 持续去往价值目标,需要分析价值、然后行动;
  • 升级方法,需要学习;
  • 积累价值,本质也是分析价值,持续行动;
  • 思考规划价值交换和变现的方式,需要学习、需要行动。

总的来说,具体方法都指向了:学习和行动。也就是说:如果期待让价值更好地发生变化,就要不断地学习、行动,让自己获得成长才行,这就是总的策略,也就是How的具体答案,是做少的具体实施方案。


文章写完之后,我查看了下字数,大约写了7000多字,想想还是把一篇拆成两篇来发吧,要不然,即便真的想学的伙伴也不拿时间认真做了。后面还有第四个部分的论述,接着上文推导出的 Why 和 How,来分析双核自驱引擎的What,以及它为什么可以自生长和我的未来事业发展策略。

剩余的部分,我们明天早晨6点30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永澄:持续高效能成长的双核自驱引擎的原理分析-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ga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