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是沈复对生平所历,所感,所悟的六种记述。
这本书最早被清人杨引传在苏州城里某一个不起眼的书摊发现残稿,虽说书名叫做《浮生六记》,但实则只剩下“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四记。
沈复的用一支笔写下了对芸娘的柔情,而我们也可以从书中的字里行间窥见沈复芸娘日常生活或甜蜜或悲伤的琐碎光阴。
也许是在一个寂静的夜里,也许是在一个被绵绵细雨笼罩的高楼上,也许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独自温酒时,沈复将饱含墨汁的笔吻上薄纸,温柔的写下这百感交集的第一笔。
“天之厚我可谓至矣。”
夜色深深,心事悠悠,狭窄的河道中偶然会驶来一只只小小的橹摇船,它们荡过了一座座弯弯的石桥,缓缓的消失在夜色中。
灯火、月色、星光,都被水乡温柔的揉进河中,在木浆划过河面,哗哗的水声响起时,那一瞬间恍若梦中。
两岸的阁楼亮着一盏盏油灯,若有若无的吴侬细语在风中飘荡,伴着淡淡的月色,水乡好像在轻轻讲述这里的昔年往事。
这里是苏州城,大约在两百年前,就曾有一对恩爱夫妇,生活在这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过着简简单单的普通生活,这对夫妇便是沈复和陈芸。
陈芸与沈复是标准的青梅竹马,陈芸生而颖慧,沈复博古通今,淑姐在十七岁如花的年纪里嫁给了沈复,自此成为了芸娘。
开篇有一段芸娘与沈复幼年时的吃粥的情节,读来颇为有趣,每次翻书看到都不禁暗自一笑。
“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曰:“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
漫长的时光里,陈芸和沈复亲密无间,形影不离,数年之后,两人恩爱依旧不减,即使生活清贫,但他们却依旧将一粥一饭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正应了芸娘说的那句话:“布衣饭菜,可乐终身。”
芸娘穿着男子的衣服和沈复出门游历,他们在月老画像前以求来生再遇,他们共赴庙会看人潮熙熙攘攘,他们共游沧浪同观盛世繁华,我想对于沈复而言,身旁有如此可爱的芸娘在,这一生应该是没有遗憾的吧。
也许他们曾并肩坐在某条船中望着月色期许白首,但也许因为他们的感情太完美,生活太幸福,彼此太相爱,才惹得上苍嫉妒,残忍的将他们拆散。
嘉庆八年三月,陈芸旧疾复发,殒在了饱含生机的春天。
可笑的是,沈复曾叹能得陈芸为妻是上苍的厚待,更要以笔墨相留,以不负彼苍之厚。
温柔的岁月,尽在一句“芸竟以之死”里结束,从此三白只身一人,浪迹天涯,云游漂泊。
有时候我不禁嫉妒沈复,竟娶得芸娘这样的女子为妻,记得昔年,读罢全书,我曾在心里暗叹,此生娶妻当如芸娘也。
然,年龄渐长,方知缘分不可强求,人海茫茫,究竟要邂逅多少美好,才能寻得佳人一同闺房吃粥,夜游花前,品诗论画,游山玩水呢?
这本书是好是坏,大家的评价各执一词,于我而言这本书不应该放在好与坏之中,本书是沈复记录的生活琐碎的随笔,他大概想不到今天的我们会因为他与芸娘的爱情而感动,会因为芸娘的去世而遗憾。
看过这本书,明白一个道理,生活中的遗憾无法避免,我们能做的就是把平平淡淡的生活,过成一段又一段的美好,那么当遗憾突然来临夺走一切,我们可以用往昔珍贵的回忆继续走下去,过完此生。
当年看书,为芸娘与三白惋惜,而如今再读,才明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取之一二便已足矣。
为写此篇,又重温了《浮生六记》,读罢才发觉已至深夜,心绪久久不能平静,恨意无期,热泪如泉,四下张望,唯余孤灯一盏。
叹,来时风月多,去时春已残。往事回眸,惊鸿岁月已逝,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