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社会热点
“筑墙”还是“搭桥”,就看你信什么?

“筑墙”还是“搭桥”,就看你信什么?

作者: 我的大脑有点儿痒 | 来源:发表于2017-07-27 16:05 被阅读75次

    不知什么时候微信出了个新功能,朋友圈三天可见。

    于是,一系列讨论改该功能的文章也跟着出来了,其中有褒有贬。闲来无事的我也当了回吃瓜群众,去凑了个热闹,看看大家都在聊些什么。

    看了七八篇文章,都大同小异,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派赞同把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一派则反对。赞同方的主要理由是,这是一种保护隐私的行为,会让人更有安全感。反对方的主要理由是,这会造成朋友之间相互猜忌,产生隔阂。
    “筑墙”还是“搭桥”,就看你信什么?

    双方说的都不无道理。很显然,整件事情有利有弊,是需要辩证看待的。下面我也来说两句。

    先说说正方的观点吧,也就是赞成方。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护自己的隐私,而且我们大多数人也都有保护自己隐私的心理需求。因为隐私被人窥探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我们担心别人会利用我们的隐私,然后大做文章,以致于造成对我们不利的结果。
    的确,这样的担心实属正常,毕竟我们每个人都并非总是像平常所展现的那样阳光快乐,那样善良而充满正能量。我们也有不堪的一面,也有一些黑暗的心理,丑陋的想法,而那些正是我们想要极力隐藏的东西,想要不为外人所知的部分。可是,你会把那些人性最底层的东西,你的那些dirty thoughts发到朋友圈里吗?我们再怎么不理性,心中也还是有底线的吧,这些东西我们是不会发的。
    还有一种隐私,关乎我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比如家庭住址、生辰八字之类的,还有银行账号、存款余额、支付宝密码等,这类涉及顶级隐私的东西,我们也不会发。
    “筑墙”还是“搭桥”,就看你信什么?

    可能,我们会偶尔闹闹情绪,会在朋友圈展现出消极负能量的一面,借以抒怀。可你要知道,当我们在发这些小牢骚的时候,我们的状态是可以被人看到的。既然那时已经被人看到了,事后等自己恢复了理性,因为感觉到自己当时的愚蠢和low到爆,于是就设置为三天可见,以为这样就可以把过去愚蠢的自己抹得干干净净。拜托,人是有记忆的好不好!看过就表示已经接收到了那些信息,不管是主动接收还是被动接收,那些信息都已经存在于大脑之中了。之后再来设置个三天可见,岂不是像那脱什么放什么---多此一举了吗?

    如果真的不想让别人知道你的某些想法,真的想要保护自己的隐私,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的话,那些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你就不应该发。而那些能发到圈里的东西,纵使是展现了你的软弱,你的小情绪和你的不那么正能量,那也算不上隐私,至少算不上顶级隐私,被人知道了也无妨,因为你的那些所谓的“小隐私”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值钱,你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引人注目。大家都知道,那些个抱怨、哭诉、吐槽甚至是谩骂,那些都只不过是复杂人性中的一部分而已,每个人都会有那样的时刻,并不稀奇。由此可见,设置为三天可见,算不上是保护隐私、追求安全感的正确方式。如果你硬要说这种办法确实让你心安了不少,那我只能说你自欺欺人的功夫实在了得。

    “筑墙”还是“搭桥”,就看你信什么?

    说完了正方,我们再来看看反方的观点:设置三天可见会导致朋友之间相互猜忌,产生隔阂。

    在谈这点之前,我先说个事儿。前几天,我突然想起有个“朋友”分享了一篇有趣的文章,可以拿来当写作的素材,于是就去她的朋友圈找了找,结果一点开头像,只见一条横线霸道地躺在那块巨大的白色背景上,极其傲娇地对我吆喝着“没有令牌者不得入内”,吓得我一愣一愣的。吃了闭门羹的我确实是有点儿不高兴,但也谈不上“产生隔阂”,只是心想:OK,不想让我看,那我就不看了呗。我除了有点儿不高兴以外,也没有其他太强烈的感受。毕竟,那人也算不上真正的朋友,顶多就是认识而已。如果那人真是我的朋友的话,我肯定会私信她的,然后叫她把那篇文章转发给我。所以,反方说的“会让朋友之间产生隔阂”我觉得应该更正为“会让不熟悉的人之间产生不快,让彼此成为朋友的几率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大降低。”

    真正的朋友之间的互动从来都不靠朋友圈,朋友圈只是留给陌生人或者那些不太熟悉你的人的一个了解你的渠道。如果我有意和某个人深交,我肯定不会通过朋友圈的方式,毕竟效率太低,深交不太可能。我会私信,会用打电话的方式,或者会直接把那个人约出来,一起散散步,聊聊天,吃吃饭。我觉得这些才是朋友的正确打开方式。所以朋友圈不是为朋友而设的,而是留给陌生人和那些将来可以成为朋友的潜在对象的,那是他们了解你的渠道。

    听了以上这些,可能有人就要不开心了,胡扯!简直一派胡言!我自己的朋友圈我设置成什么样那是我的权利,也是我的自由!关你毛线事啊!是的,一切选择都是个人的自由,任何人都无权干涉,也没有资格去评判,所以最后我们都可以爱咋地咋地。你设置成什么样,对别人来说真的无所谓。对你自己,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实质性的影响。

    “筑墙”还是“搭桥”,就看你信什么?

    只是,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让我感触极深的故事。这是一个曾经在英国各大报纸上刊登过的真实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普林斯顿物理系的学生,接到一个通知要去采访爱因斯坦。因为对方是爱因斯坦,物理界的首枚大神,他因此而激动地几夜未眠。他翻看了以前报纸里所有关于爱因斯坦的采访,发现大多数问题都极其肤浅,没有触及到这颗智慧大脑里的根本。于是,他决定要问一个真正的问题,他花了好几个晚上,读完了爱因斯坦写的所有书。终于,有天晚上,他脑中灵光一现,写下了那个他认为值得问的问题。第二天下午,他便去了爱因斯坦的住处,当时爱因斯坦正在煮咖啡,房间里飘散着浓浓的咖啡味儿和爱因斯坦的烟斗味儿。在爱因斯坦示意那学生坐下后,他便问出了那个问题,他说:“假如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你觉得那个问题会是什么?”
    爱因斯坦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抽起了他的烟斗,陷入了沉思。大概过了十几分钟,爱因斯坦慢慢回答道:“假如这世界上有一个最重要的科学问题,那就是“这个世界到底是邪恶的,还是善良的?”,如果一个科学家,他认为这个世界是邪恶的,那他就会终其一身去发明武器,制造墙壁,发明那些把人们隔得越来越远的东西。但如果他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他就会终其一身去创造连接,建立沟通,去发明那些把人们拉得越来越近的东西。所以,我认为这是关于科学的最重要的问题。”
    “筑墙”还是“搭桥”,就看你信什么?

    爱因斯坦的回答影响了那个学生的一生,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关于科学的最重要的问题,也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问题。

    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是邪恶的,你会把自己装裱起框,努力地去躲避风险。你会建立起坚固的防御系统,设置一堵堵密不透风的墙,把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以寻求那百分之百的安全感。你不相信别人不会利用他手中所掌握的关于你的信息去干坏事,你也不会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可以通过放弃部分安全感而达成合作的,你害怕。

    但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善良的,你就会终其一身,去推倒那些将人们隔离开来的墙壁,你会去尝试,去冒险。你会大胆地走到人群中去,去创造连接,建立沟通的桥梁。你会愿意将你放弃的那部分安全感交由他人保管,对方也同样会把他的部分安全感交到你的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便由此而产生。如此,更长期、更深入的合作便成为了可能。因为相信这个世界是善的,所以有时候你甚至会展现出一种理想主义般的情怀,明知道很有可能会失败,但你依旧义无反顾,你会甘愿冒险。

    “筑墙”还是“搭桥”,就看你信什么?

    我不知道当初微信的产品经理在设计这些功能时是怎么想的。从开始的互加好友了才能看到评论状态,到后来的标签分组,可自由选择哪些可见哪些不可见,再到如今的朋友圈三天可见,甚至连提醒新动态的小红点都可以隐藏,从中不难看出,微信的隐私功能正在一步步优化。或许,当时的产品经理只是想要最大程度迎合用户的需求,让用户获得最大程度的安全感,毕竟“顾客就是上帝”嘛,只有让用户用得舒心放心了,才能将他们留下。

    但是,如果从一个社交软件的角度来看,频繁的互动不是一个社交软件的生命吗?一个没有生态的社交平台还谈什么社交?它每新增一个屏蔽功能就好像是多建了一堵阻碍沟通的墙壁,这一道道坚实的防御系统正在把里面的人越拉越开。说实话,在微信刚刚出来不久时,我也挺喜欢用的。不时用它转发点儿文章,顺便还写点儿自己的评论,发发自己的心情感想,而我现在基本上是隔一两天才看一次微信。我也听说身边很多好友也开始少玩儿或者直接关闭朋友圈了。作为一个社交圈,没有了生态就等于没有了灵魂,等待它的不就是寿终正寝的命运吗?

    当然,以上的这些也只是我个人的解读,或许产品经理们还有更高级别的考量,只是见识浅薄的我没有看透而已。

    “筑墙”还是“搭桥”,就看你信什么?

    或许有的人会反驳,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我想去相信这个世界是善良的,可每天我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见的与我想要相信的东西背道而驰啊,不信你去微博上看看,去看看那些新闻,多让人心寒啊!这怎能叫人毫无防备地去相信世界的善良呢?并非叫你毫无防备,只是追求百分之百的安全感会让你的人生不堪重负,会很累人的。有时候放弃一点点安全感可能会比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要收获得更多,不用放弃太多,一点点就够了。

    关于因为看过太多让人失望的东西而无法再去相信,我记得英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Thomas Hardy曾写过一首诗,叫《战后的平静》。我特别喜欢这首诗,尤其是最后几句,他是这样写的:“他们一些逃离了苦海,而另一些却依然在那苦痛中挣扎。此时,邪恶便冷笑着说:就这样!而善良不停地轻声问:为什么?(诗的原文:Some could, some could not,shake off misery: The Sinister Spirit sneered: 'It had to be! ' And again the Spirit of Pity whispered: 'Why?'。没找到中文版,自己翻译的,只有将就着看咯! )

    如果,你看到世间的苦难与罪恶时,也像诗中的Sinister Spirit 一样发出狞笑,以为“就这样”,以为那就是事物本来的面目,那你很有可能会沦为恶。但如果你在看到这世界最大的恶意时,依然能够冷静下来,不停地问“为什么”,不停地去寻找罪恶的本源,那么,等你找到了问题背后的根源后,你会发现你的那些曾经对邪恶的敌视与愤怒也会随之而烟消云散,这样你就很有可能会去相信世界的善。你会相信未来是可以变得更好的,而那些为了美好而付出的努力也会是值得的。
    “筑墙”还是“搭桥”,就看你信什么?

    所以,在未来,你是愿意去“筑墙”把人与人之间隔离开来,还是愿意去“搭桥”,去制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连接,就看你相信的是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筑墙”还是“搭桥”,就看你信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gz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