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词传》的前言部分用简短的文字对苏轼的生平及词作做了概要性的介绍和评价。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43岁时还遭遇了“乌台诗案”,险遭不测,晚年更是被一贬再贬,直到荒远的海南。
一般人在贬谪后郁郁而终,难有作为。然而,苏轼却用他独有的人生态度来对待这些不幸,只要环境允许,他仍然一心为当地百姓做实事,尽力有所作为。
他用自己的一生,温暖了他任职和贬谪之地的百姓的心。他应对苦难的态度,来自于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和禅宗的平常心。
苏轼是历史上罕见的诗、文、书、画、词全能型奇才。于诗,他站到了宋诗的最高点;于散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于书法,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为“北宋四大家”;于绘画,他最早提出文人画的概念;于词,他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流派——豪放派。
他的创造力让人惊讶,赵翼说他是:“天生健笔一枝,爽若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而他自己也毫不谦虚:“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他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另辟蹊径,对词的变革,基于其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旷才是苏词的最重要的特点。他的清旷之气,让本为“艳科”“小道”的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于尘垢之外。”从此,词方可登大雅之堂。苏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
苏轼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他只不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得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是苏轼的文章之道,亦是他的人生之道。
《苏轼词传》一书就是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本书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对其词进行了情感化的解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