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223篇《小雅 角弓》
原文阅读
骍骍角弓,翩其反矣。
兄弟婚姻,无胥远矣。
尔之远矣,民胥然矣。
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此令兄弟,绰绰有裕。
不令兄弟,交相为愈。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
受爵不让,至于已斯亡。
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
如食宜饇,如酌孔取。
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
雨雪瀌瀌,见晛曰消。
莫肯下遗,式居娄骄。
雨雪浮浮,见晛曰流。
如蛮如髦,我是用忧。
译文参考
调好角弓绷紧弦,弦弛便向反面转。
兄弟姻亲一家人,相互亲爱不疏远。
你和兄弟太疏远,民众就会跟着干。
你能言传加身教,民众互相来仿效。
彼此和睦亲兄弟,感情深厚少怨怒。
彼此不和亲兄弟,相互残害全不顾。
民众心地如不善,就会相互成积怨。
接受爵禄不相让,轮到自己道理忘。
老马当作驹使唤,不顾其后生祸患。
如像吃饭只宜饱,又像喝酒不贪欢。
猴子爬树不用教,如泥涂墙容易牢。
君子善政去引导,小民自然跟着跑。
雪花落下满天飘,一见阳光全融销。
居于上位不谦恭,别人学样耍高傲。
雪花落下飘悠悠,一见阳光化水流。
无良小人像蛮髦,对此我心深烦忧。
字词注释
(1)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弓。
(2)骍(xīng)骍:弦和弓调和的样子。
(3)翩:此指反过来弯曲的样子。
(4)昏姻:即“婚姻”,指姻亲。
(5)胥(xū):相。
(6)胥:皆。
(7)然:这样。
(8)教:教导。
(9)效:仿效,效法。
(10)令:善。
(11)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
(12)裕:宽大。
(13)不令:不善,指兄弟不相友善。
(14)瘉(yù):病,此指残害。
(15)亡:通“忘”。
(16)饇(yù):饱。
(17)孔:恰如其分。
(18)猱(náo):猿类,善攀援。
(19)涂:泥土。
(20)附:沾着。
(21)徽:美。
(22)猷(yóu):道。
(23)与:从,属,依附。
(24)瀌(biāo)瀌:下雪很盛的样子。
(25)晛(xiàn):日气。
(26)遗(suì):谦退。有的解释为通“隤”(tuí ),柔顺的样子。
(27)式:用,因也。
(28)娄:借为“屡”。
(29)浮浮:与“瀌瀌”义同。
(30)蛮、髦(máo):南蛮与夷髦,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称呼。
诗歌赏析
关于《角弓》的主题,《毛诗序》说:“《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好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虽然诗中所刺,是否确指幽王难以认定,但为王室父兄刺王好近小人,不亲九族,而骨肉相怨的作品是可信的。这是劝王者宜远小人亲兄弟之诗。
从社会分析的角度看,这首诗反映的实际上是远自父系氏族社会沿袭而来的一种宗法思想,也就是以宗族为纽带而相互依存结为政治经济势力的思想。虽然在诗的第一章提及兄弟昏姻,好像是将同姓兄弟与异姓兄弟并说,以至于何楷以为这首诗是“刺幽王宠任昏姻而疏远兄弟之诗”(《诗经世本古义》)。但从诗第三章两提兄弟不及昏姻可见诗的重点是落在同姓兄弟上的。
全诗共八章,取喻多奇。首章“骍骍角弓,翩其反矣”,是用角弓不可松弛暗喻兄弟之间不可疏远。“兄弟昏姻”是同类连及,并无确指,着重点是同宗兄弟。“兄弟昏姻,无胥远矣”,为全诗主题句,以下各章,多方申述,皆以此为本。
第二章叙说疏远王室父兄的危害。“尔之远矣,民胥然矣;尔之教矣,民胥效矣”,四句皆以语气词煞尾,父兄口气,语重心长。作为君王而与自家兄弟疏远,结果必然是上行下效,民风丕变,教化不存。
第三章用兄弟之间善与不善的两种不同结果增强说服的效果。和善的兄弟相互平安相处,泰然自得,不和的兄弟相互残害,不能自保。如果说这一章还是因说理的需要而作的正反两方面的假设,那么第四章则是通过现实中已成为风气的责人不责己的小人做法直言王行不善的社会恶果。“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不善良的兄弟间只知相互怨怒,不顾礼仪道德,为争爵禄地位各不相让,涉及一己小利便忘了大德。
第五、六两章以奇特的比喻、切直的口吻从正反两方面劝诱周王。只有自身行为合乎礼仪,才能引导小民相亲为善。“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取譬新奇,以物喻人,指责小人不知优老而颠倒常情的乖戾荒唐,一个“反”字凸现出强烈的感情色彩。“如食宜饇,如酌孔取”,正面教导养老之道。第六章更是新意新语竞出。“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用猿猴不用教也会上树,泥巴涂在泥上自然粘牢比喻小人本性无德,善于攀附,如果上行不正,其行必有过之。后两句“君子有徽猷,小人与属”,又是正面劝戒,如果周王有美德,小民也会改变恶习,相亲为善的。此意与后世所谓“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正相一致。
诗的最后两章以雪花见日而消融,反喻小人之骄横而无所节制和不可理喻。“莫肯下遗,式居娄骄”和“如蛮如髦”说的是小人,却暗指周王无道。有鉴于此,诗人不禁长叹“我是用忧”,此“忧”非为自身忧,也非为小人忧,而是为国家为天下而深怀忧患。
全诗因是父兄口吻,所以“少微婉,多切直”(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孙矿语),少了一些通常意义上的诗味。又正因为是父兄口吻,全诗以气贯通,或取譬,或直言,都在光怪陆离中显示出一种酣畅,一种奔涌的激情。因此孙矿给出“风骨自高奇”的评价。
《角弓》学习的反思探讨
春秋时期君臣之间或是诸侯国交往中“赋《诗》言志”的风气。那时候,各个国家之间交往频繁,做外交官的在遇到不方便直接说出口的事情时,往往喜欢吟诵《诗经》里的作品,有时候是整首诗,有时候只挑几句,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对方呢,也会采用同样的方法来回敬。宾主之间客客气气,风雅至极。
《左传》里说,晋国大臣范宣子出使鲁国,希望鲁国出兵帮助晋国伐郑,可是又不晓得对方会不会答应。这个时候,范先生并没有大谈诸国局势,而是开始吟诗。
他吟了《诗经》里《摽有梅》中的一段:“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这首诗其实是一个“大龄剩女”的求爱诗,意思就是:树上的梅子只剩下七成了,求婚的小伙子啊,你挑个好日子赶紧来娶我吧。这首诗的主旋律就一个“急”字,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我都快成“齐天大剩”了,你们这些帅哥怎么还不来向我求婚呢!范宣子是个大男人,当然不是跑到鲁国去求婚的,他的言外之意是晋国的处境十分危急,希望鲁国能够及时出兵相助。
细心一点的人会注意到诗里是说“求我庶士”(追求我的好小伙),而不是“我求庶士”(我追求的好小伙),这样的说法很符合女孩子的矜持。而范宣子吟诵这样的句子,既表达了请求,又给自己和国家留足了颜面。
鲁国人听了范宣子的表白,立马心领神会,不过人家也不直接表态:好的,出兵。这样显得没有文化。而是回敬了《诗经》里《角弓》中的几句诗:“骍骍角弓,翩其反矣。兄弟婚姻,无胥远矣。”意思就是:角弓的弦要时常调整,一放松它就向外啦;兄弟亲戚之间也要时时叙旧,不要疏远了。言下之意就是鲁晋两国是兄弟之邦,晋国有事,鲁国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就这样,一场重要的政治交易,通过双方各赋几句诗就顺利达成了。《诗经》很重要,难怪孔老夫子三番两次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不学《诗》,无以言。”现代人要是穿越到春秋时代去,恐怕压根儿不知道他们要干吗:一个说梅子,一个说弓箭;一个扮“恨嫁”的“大龄剩女”,另一个大谈兄弟亲人相处之道。在这样的场合,诗歌的原意并不重要,外交家们娴熟地“断章取义”,借《诗经》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断章取义”的本义指的是一种表达技巧,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到了后来,人们发现“断章取义”还有别的功能,那就是歪曲作者原意,或用于攻击他人。至此,原本风雅的“断章取义”才变得令人痛恨起来。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周人“亲亲”的思想和原则
这首诗咏叹兄弟之间的血缘亲情,反映了周人的宗法思想与亲亲理念。此诗前四章,告诫统治者要兄弟相亲,给下民作出表率。如果兄弟、姻亲不和,亲情关系疏远,结果必然是上行下效,百姓也将会相互疏远,离心离德,民风丕变,教化不存。后四章,指出只有自身行为合乎礼仪,才能引导小民相亲为善,所以君主要在宗族内亲人爱人,给百姓作出表率。这也是儒家修身齐家理念的渊源。
“亲亲”是周代分封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周王分封其亲族为诸侯,诸侯分封其亲族为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其亲族为贰宗等,各级封君皆由子孙世袭,以此捍卫周王朝。封建制度实际是由宗族系统扩张而成的政治系统,为了维护宗族的整体利益,保证政治运作正常运行,因此周王朝以亲亲原则来制定礼制。
在周人看来,贯彻亲亲原则,可以凝聚同姓宗亲或政治集团之间的亲密关系:“国君不可以轻,轻则失亲,失亲,患必至”,即指国君统治首先依靠的基本力量是亲族集团。周人将亲亲作为立国基础:“爱亲明贤,政之干也。礼宾矜穷,礼之宗也。礼以纪政,国之常也。失常不立,君所知也。国君无亲,以国为亲。先君叔振,出自文王,晋祖唐叔,出自武王,文、武之功,实建诸姬。故二王之嗣,世不废亲。”显然,这是将亲亲视作国家政治的施政大法。
正由于此,“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隶、牧、圉,皆有亲昵,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兄子弟以补察其政”,所谓“补察其政”,是指“补其愆过,察其得失”。
可见,周代封建制度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各种层级皆以亲亲为原则,相互辅弼,相互帮助,从而建立以宗法亲亲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共同体。
正由于此,周人把“亲亲”作为“德”的重要内容,上引《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庸勋,亲亲,昵近,尊贤,德之大者也”,便是明证。反之,若违背亲亲原则而背弃宗族,导致宗亲离心离德,被称为“离德”。离德对宗法政治秩序具有破坏作用,被认为是治国的祸患:“晋国不恤周宗之阙,而夏肄是屏,其弃诸姬,亦可知也已。诸姬是弃,其谁归之?吉也闻之,弃同即异,是谓离德。”晋国出自唐叔,其君是宗周子孙,晋平公被批评为“离德”,原因就是他过分照顾自己的姻亲而忽视宗亲,因为周人认为宗亲要亲于姻亲。
可见,亲亲是周王分配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根据和原则,根据亲疏远近来“合理”分配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宗亲成员的内部争斗,较为有效地防止了宗族分裂。故王子朝说,周初“并建母弟以藩屏周,亦曰:吾无专享文、武之功”,言下之意便是克商之后,周王并未专享所有政治、经济利益,而是以分封诸侯来进行共享,比较合理地在宗亲内部分配克商所得政治经济利益。这说明,实施亲亲就要赋予亲族成员以禄位等实际政治、经济利益,从而协调弥合亲族集团的内部矛盾关系。后世学者也明确说:“王者始起,封诸父昆弟,示与己共财之义,故可以共土地”,周天子以亲亲为原则,与其宗亲共土共财,即共享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
亲亲的政治意义就在于,以亲属系统为核心来构建一个稳定的统治体系,借助血缘这一具有亲和力的伦理,对国家权力和经济利益进行分配,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参考资料
《诗经三百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6月
《中华文化故事:词语的故事》,李晓愚
,译林出版社,2020年3月
《中华礼制变迁史(全四册)》,汤勤福 总主编/著;曹建墩 主编/著;梁满仓 主编/著;张鹤泉 著;史睿 主编/著;赵永磊;王美华;王志跃 著;赵克生 主编/著;刘舫;吴恩荣;尤淑君;张涛 著,中华书局,2022年6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