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闲来无事,跟多年未见的老友见了个面,因为说话投机,所以过程十分愉快,到最后分别的时候,都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虽然将近十年没见,但彼此还是没有生分,一开口就能聊起来,过往的时间就好像不存在一样,我们仍然像以前读书的样子,这情形连我自己都感觉到有点意外。
我们是大学同学,虽然当时关系不错,但也没到“特别要好”的程度(不然也不会这么久都没见面)。刚出来工作时还偶尔会见上一面,后来因为各自要忙自己的事情,加上他逐渐成家立业,碰面的机会就少了,所以最近这七八年,除了偶尔的微信问候,也没有谁主动提起聚一下。最近因为都没上班,加上他正好在这边,于是就碰了个面。一边喝茶一边就聊了起来,话题也扯得天南地北,一个人说着另一个人就能自然的往下接,因为彼此价值观的相似,所以聊着聊着就能得出一些双方都认同的结论,甚至还时不时想要抢着说话。当你真正体验到“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觉时,你才能明白有个聊得来的朋友是多么难得的事。
对于友情, 我一直信奉的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友观念。平时很少跟朋友们联系,即使节假日来临,也不会刻意的主动问候,顶多就是偶尔想起了发条微信问问,然后就又一如往常了。除了经常能见面的几个人,对其他人都是如此。我总觉得最好的友谊就是以前在某篇文章里看到过的,朱时茂评论他跟陈佩斯之间友情的那两句话,“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认同了这样的价值观以后,就不想花较多的精力维护友情了。当然这也算一种偷懒,不过向来佛系的我,总会以“时间会帮你筛选出最值得的人留到最后”来自我安慰,看看,人就是这么容易合理化自身行为的物种。不过虽然懒是懒了点,这么多年下来,时间倒是真的帮我筛选出了一批重要的人,于是你发现,那些真正关心你在乎你的人,即使你不主动去联系,他们最终还是会留下来,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淡出你的视野。
由于性格原因,我很少会主动约朋友聚会,因为我不太愿意打扰别人的生活,但本身又带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所以常常陷入“有话却不知道该找谁说”的尴尬境地,这一点,在我读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的时候感受尤其强烈。书里说,“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也许是作者写的太精妙了,以至于从第一次看到这话以后,我就再没有忘记过它。心里有些话憋的太久了,最后就特别想要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对我来说,最好的方式除了写作,就是聊天。于是当我遇到一个说话投机的朋友,就会滔滔不绝的说,想要把压抑已久的话全都说出来,以至于最终即使被人贴上“话痨”的标签也毫不在意,不过好在朋友们大多都是多年的老友,又都比较了解我的个性,所以我也就无所顾忌了。
正是因为体验过无人可说的苦闷,我才知道酒逢知己的美妙;正是因为体会过“一句话找另一句话”的孤独,我才明白当真的找到之后的酣畅。这样的朋友如果一生能遇到一两个,就已经是人生之幸了。因此昨晚回来之后,我发了一条朋友圈:“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老友久别重逢,做了半日智者,幸甚。”我觉得自己运气不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