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987[读书有感]话说模型

987[读书有感]话说模型

作者: 冬日暖阳zlh | 来源:发表于2024-07-30 12:59 被阅读0次

在教育领域的探索中,模型的身影日益凸显,成为推动理念传播与实践发展的重要力量。

回想起上一次教育部课题的远程汇报中,糖糖精彩的案例汇报中那一个个精美的模型令人印象深刻。它们瞬间吸引住了参会人员的目光,也令屏幕那端的教育部专家啧啧称赞。说实话,当时的我或许更多地是惊叹于其外在的设计其精炼之美,而对于模型背后的构建逻辑、价值与意义,却未曾深入探究。

直到在李希贵校长的《重新定义学校》一书中邂逅关于构建模型的内容,那一直萦绕心头的困惑才终于拨云见日。

为何要构建模型?答案在于可视化与深入化。以马斯洛的需求学说为例,其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管理界深入人心,关键在于它拥有一个简洁而精妙的模型。相比之下,许多类似的学说因模型复杂而难以被铭记。马斯洛将人的需求清晰地划分为五个层次,从基础的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再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求,通过这一简单直观的模型,人的需求得以可视化呈现,使人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和把握。

那么,如何构建模型呢?李希贵校长在书中列举了十一学校变革中的成功举措,并提供了丰富的范例。如“变革态度转变四阶段”模型,将人们对待变革的态度划分为拒绝、对抗、探索和投入四个阶段,让我们能清晰地洞察变革过程中人们正常的心理变化;师带徒的“PARR”模式,即准备、行动、反思、回顾,为师徒传承提供了明确的指导路径;还有校长胜任能力模型、教导主任的协调能力模型、客户定位模型、“母校养成”模型等等。这些模型将专家口中高深的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指引,让人们对方法进行借鉴、移植时仿佛有了抓手,而不再茫茫然。

李希贵校长还指出:在从世界观走向方法论的旅途中,模型充当了关键的“脚手架”。它们是由一系列原则与要素相互交织而成。这些原则如同坚实的梁柱,支撑着模型的框架;而要素则如同精巧的砖石,填充着模型的细节。当原则与要素完美结合,一个有效的模型便应运而生。

模型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直观性和易懂性,更在于其强大的整合与归纳能力。整合与归纳,它能够将复杂的现象、理念和实践经验提炼为简洁明了的结构,帮助迅速抓住核心要点。为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学校的管理策略优化以及学生的学习路径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看来,我也得适时学习一下创建模型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987[读书有感]话说模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lg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