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由来

作者: 迪莉雅1979 | 来源:发表于2024-04-04 06:53 被阅读0次

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被迫逃亡,19年的逃亡生涯里,经常饱受饥寒交迫,野菜为汤。

有一次,因为天气突变,野菜都没得吃了,一饿就是好几天,已经濒临死亡边缘。而跟随他的臣子中,有个近臣,名叫介子推,生得一身正气,忠心耿耿。

为了重耳的身体,悄悄的割下了自己腿上一块肉,再炖汤端到重耳床前。一本正经的说:“主公,今天运气好,刚打到了一只山鸡。”重耳有些信了,喝了口,觉得味道有点怪,再定眼一瞧,介子推的腿上大片被血湿透,心中瞬间明了。重耳感激涕零的发誓道:“先生大恩,重耳将来为王,定当报答。“

很多年以后,重耳功成名就,封赏四方将领,唯独忘了但那位割肉喂汤的近臣。介子推也没有太在意,一心归隐山林。重耳经人提醒,才想起介子推的功劳,到处找不到人,最后才打听到,介子推在绵山内(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派人通传几次,介子推一直谢绝。

重耳亲自前去,介子推听说重耳亲自来,连夜躲到山中更隐秘的地方。重耳想逼介子推现身,更为了向天下人展示,自己一个讲诚信的君王,这个恩还要必须还。身边一个臣子建议叫放火烧山,只留一条出路,就能逼他现身。

山上三个出口燃起熊熊大火,只留了一个出口。

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也没等来介子推,只看到介子推葬身于火海的遗体,身上留下一首血诗。

那首诗为: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哭得伤心欲绝,悔恨自己报恩不成反伤无辜。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了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由于介子推的诗中有“清明”二字,他葬身火海的第2日,也就被重耳命名为清明日,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民间也因此有了很多清明节的习俗活动:如踏青、扫墓、吃寒食、蹴鞠、放风筝、插柳、荡秋千等等。

相关文章

  • 清明节的由来

    整理:佛渡有缘人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知识普及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

  •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

  • 清明节的由来

    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故有“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的故事:“马上清明了,很多人可能要回家扫墓,但是清明节的来历我们很多人是不清楚的。 春秋,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

  • 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

  • 清明节的由来

    马上清明了,很多人可能要回家扫墓,但是清明节的来历我们很多人是不清楚的。 春秋,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

  • 清明节的由来

    自从开春天气回暖,恢复晨练以来,每天早上就总是在清晨5点钟左右苏醒过来。由于“春眠不觉晓”,睡意朦胧的我就总是习惯...

  • 清明节的由来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

  • 清明节的由来。。。

    主角一:一个被后妈赶出家门的公子哥(重耳) 主角二:一个紧随公子哥儿的忠实粉丝(介子推) 春秋时期,被后妈...

  • 清明节的由来

    公元前655年,晋国内乱,晋国公重耳为了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有一次在逃亡的途中,粮尽食绝,饥饿难忍,随从的介子推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明节的由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ln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