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唐诗,让我们从独隐走向群隐

唐诗,让我们从独隐走向群隐

作者: 慢美好 | 来源:发表于2017-11-10 06:57 被阅读36次

    撰稿:慢小雎

    初不识君面,各自独禅修。

    今日会一室,共读唐风流。

    慷慨激昂语,快意江湖秋。

    慢慢感君意,缓缓把诗究。

    ——慢小雎

    唐诗

    今天,2017年10月15日,有着相同的志趣的8个小伙伴,我们相聚在古色古香、清静幽雅的昙华林融园居,掬一杯清茶,合两方长桌,共读唐诗,共话远方!

    唐诗的燎原兴盛衰竭没落,反映着写诗的古人的命途穷达。这些写诗的灵魂,用自己的血泪风流,为我们建造了一个璀璨、辉煌、光芒四射的唐诗帝国。

    在这个帝国里,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诗者:有的恣意潇洒风流不羁;有的忧国忧民深刻凛冽;有的缱绻缠绵秾丽清婉……唐诗之风流,笔者千篇说不尽。

    故而今日慢小雎的读书会回顾帖分成三个部分:

    一、读诗。诗篇原文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二、捡知。将慢友们分享唐诗过程中引申的现实话题进行总结;

    三、思考。读书会遗留的待探讨话题,大家可以私底下交流思考。

    一、读诗

    (一)政治失意,江山美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 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分享这一篇的小伙伴陈十四少诵读的声音一传开,满座皆惊:“中气十足、抑扬顿挫、声音洪亮、慷慨激昂”,四个词语也没办法将现场的诵诗声、惊诧声、掌声还原给大家直接感受了,此处需要大家自行脑补喽!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 张九龄《感遇》

    分享这一篇的慢小雎是个摘抄狂魔,之所以分享这一篇,可能与他内心的孤标傲世有一定关系。当人处在无助、不被理解、被打压的窘境之时,“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这一句古人言语,兴许能宽慰当时的脆弱心理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长恨歌》

    分享《长恨歌》这一篇的小伙伴余畅,记得没错的话,她是想表达自己对古人写美人的手法的惊叹。古人描摹美,往往含蓄巧妙,惟妙惟肖,善用修辞,捕音捉笑,描眉画目。

    而由该篇连接到的话题就不止于上述了。诸如:有的提到江山与美人孰轻孰重的问题;有的提到自古红颜多薄命的问题;还有的脑洞大开提到,为君为王为领导者不单要考虑个体的爱恨嗔痴,还要顾全大局,而作为平头百姓,你为一个你爱的人死去活来甚至烧房子,都是无关紧要的(席间笑谈,略过,哈哈)。

    (二)女性视角,入木三分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唐 白居易《太行路》

    分享这一篇的小伙伴 Queen,关注的焦点在于,一个古代男性为何能将女性的婚姻情态写得真切形象,仿佛他就是当事人一般。

    由此发散出:

    (1)为何一个深知妇人幽怨苦闷的诗人,却依旧妻妾成群制造女性深闺幽怨呢?

    正方:有的小伙伴说,当时封建环境背景下,妻妾成群是社会认可的常态,作为一个有经济基础的古代男性,娶妻纳妾,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他的妻妾提供好的生存环境,不一定是坏事。

    反方:一个人虽然可以为多个人提供物质生活资料,但精神资料是没办法一一满足的,必定厚此薄彼,为女人争宠埋下病根,最后制作出女性闺怨。

    (2)为什么写诗的男多女少?一方之谈: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较男性少。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唐 李白《秋风词》

    话题感悟:人不能因为怕受伤,就不去爱了。

    (三)人事代谢,往来古今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唐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分享这一篇的小伙伴慢小威脑洞挖得大,挖出了宋之问的黑历史。

    《代悲白头翁》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相传诗人刘希夷的舅父宋之问欲据为已有,希夷不允,之问竟遣人用土囊将他压死。延之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后为人所害,死时年未三十。

    话题感悟:感谢过客,给不同的人生阶段以不同的精彩瞬间。或许他曾经与你同窗共读同室而卧;或许他曾经以言相赠助你渡难;或许他曾经与你无话不谈亲密无间;或许……

    用一首歌《潇洒走一回》作结: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何不潇洒走一回!

    (四)故乡他乡,客主有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 崔颢《黄鹤楼》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 孟郊《游子吟》

    (五)独隐群隐,慢来慢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 贾岛《寻隐者不遇》

    (四)、(五)部分的分享,链接话题讨论比较深入,请参看第二部分的「捡知」 。

    二、捡知

    分享过程中,小伙伴们思维活跃,随时链接不同的话题展开探讨。难能可贵的是,大家在知人论世谈论诗家身世背景、生平遭遇的时候,还能联系实际,提出自己平时比较关注的话题。 慢小雎无法将慢友们的精彩讨论都一一细录,只写下如下话题,以供大家参考!

    (一)故乡与他乡,不一样的视角

    这是分享《黄鹤楼》的慢友 Amy 链接出来的一个话题,记得没错的话,这个小伙伴是武汉本地人,住在江边,每天抬头低头都是黄鹤楼,没有离开过家乡,对家乡的一切自己都了如指掌,没什么稀奇的新鲜事能勾起她探索与发现的欲望了,对远方充满好奇和期待。

    而老家不是本地的小伙伴的感受就有所不同了。有的说,去过很多地方,最后觉得武汉的小吃种类最全,口味最多;有的说外面的海其实跟东湖没什么两样;有的说站在山下和站在山上,看到的风景是截然不同的;还有的说……

    Amy 可能是有着一颗叛逆的心,迫切需要到外面的世界看看,站在异乡的角度观故乡,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哦。

    (二)播种与收获,坚持与惊喜

    这是小枪分享的《游子吟》链接到的一个话题。小枪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小伙伴。这一次他讲述的是自己身体力行的公益项目“春晖行动”,就是号召远在外地的游子对自己的家乡进行“反哺”。小枪的团队为这项公益付出了时间、精力、财力物力,后来因为遇到种种阻碍,不得不暂停了项目。小枪的“报恩”行动虽然受阻,但他在另一个学子心上种下了一颗公益“种子”。跟他一起从事“春晖行动”的一个工程大学的学子,默默无闻地在本校发动公益号召,成立了一个新的公益团队,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

    分享心得:不是所有的播种都能有收获,但是能够生根发芽最后成熟的种子,最后的收获一定是惊人的。

    (三)慢生活,就是从独隐走向群隐这是分享《寻隐者不遇》的慢友 Paige 链接到的一个话题。“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林。”心有桃花源,何处不是云水间。小雎相信,慢友们大多都有一颗隐逸的心。

    然而在当今这个“快”物质时代,快餐、快递、快时尚,就连读书这件“慢”事都滋生出“快速阅读”的观点。

    有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慢”态度的慢友们,似乎与周围的“快”格格不入,迫切希望将所有孤立无援的“慢”聚集到一起,形成强大的“慢”气场,给灵魂一个独立、稳定、平缓的歇憩、学习、交流的空间,也就是由“独隐”走向“群隐”!

    三、思考遗留话题:

    写诗能否获得经济收入?同类可以探讨:为了追求艺术理想,是不是就要有一颗甘愿忍受穷独的心?

    昙华林唐诗读书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诗,让我们从独隐走向群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upv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