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永远是这样无可奈何地悬浮著,
我的忧郁是人们所不懂的。
羡我舒卷之自如么?
我却缠裹着既不得不解脱
而又解脱不得的紫色的镣铐;
满怀曾经沧海掬不尽的忧患,
满眼恨不能沾匀众生苦渴的如血的泪雨,
多少踏破智慧之海空
不曾拾得半个贝壳的渔人的梦,
多少愈往高处远处扑寻
而青鸟的影迹却更高更远的猎人的梦,
尤其,我没有家,没有母亲
我不知道我昨日的根托生在那里
而明天──最后的今天──
我又将向何处沉埋……
我的忧郁是人们所不懂的!
羡我舒卷之自如么?
周梦蝶(1921—2014),本名周起述, 河南籍台湾著名诗人,为台湾"国家文艺奖"首位获得者。
原就学于开封师范、宛西乡村师范,由于家境及战乱肄业。
1948年去武汉求学未成,生活无着落投军,后随军撤到台湾,后因病弱退伍,当过书店店员。
1952年开始发表诗作,加入“蓝星诗社”。
1959年,在台北武昌街头摆书摊营生,4月自费出版诗集《孤独国》,销路不佳。
1962年,开始礼佛习禅,终日默坐街头的书摊,成为台北市知名的文化风景。
1965年,出版诗集《还魂草》,受到诗坛瞩目。
1980年,因胃疾开刀,结束二十年书摊生涯,此后居于新店五峰山下,半日读书,半日静坐。
2000年,出版诗集《周梦蝶世纪诗选》。
2002年,出版诗集《约会》《十三朵白菊花》。
2009年,出版《周梦蝶诗文集》四卷。
2010年,出版诗集《刹那》。
2014年5月1日,病逝于台北,享年94岁。
周梦蝶是台湾诗坛一位十分特殊的诗人,二十多年的摆书摊生活,几乎以苦行的方式生活,对物质无欲无求;他的诗歌,字字悲苦,被认为是一位“诗坛苦行僧”。而梦蝶对悲苦的态度,在其诗歌创作过程中,是有所变化的。最终,他在诗歌中表现出对悲苦的超越——物质生活是悲苦的,而精神生活,则是十分富足充裕的。
《云》,托物言志,拟人手法,表面写云,实际写人。诗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永远是这样无可奈何地悬浮著,我的忧郁是人们所不懂的。”似乎在向人们诉说他内心当中的悲苦和孤独。身处那个命运无法自己掌握的时代,与故土亲人的无奈割离,诗人心中的苦闷孤独思念,我们只能浅浅的懂得,深深的伤痛,只有诗人自己,在承担着,忍受着。
诗人在初期创作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悲苦,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全部化作诗的语言,因此诗便成了他对是孤独世界的探索与开拓的试验,诗人只是在诗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孤寂、苦闷,使孤绝的心灵得到彻底的释放与抒发。
周梦蝶的笔名,取自《庄子·齐物论》中的“昔者庄周梦为胡蝶”一句,寄托他对自由的向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