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寒
晚风凄凄
日色已息
冷雨飘然骤起
寒枝轻羽尽栖
小寒岁新意
将往何处寄
又欲归梓里
至前贴耳递
寒,冻也。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小寒。
当太阳到达黄经285°时,便是小寒。虽说小寒带了个小字,但据气象资料显示,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关于小寒有很多有趣的谚语,“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小寒大寒,准备过年。“小寒暖,立春雪”。可关于小寒的总结可不只谚语,还有“三候”。小寒的“三候”算是最有趣的了,每一候都有一种鸟类,隔着文字都能想象到羽毛轻飞的样子。
羽飞小寒
三候
雁北乡
冬至之后,阳气萌动,至小寒时,已达二阳,此时,顺应阴阳而迁徙的大雁,因感受到阳气的生长而向北迁徙。
鹊始巢
鹊知气至,故筑新岁之巢。北方处处可见喜鹊,喜鹊纷飞,确有另一番风姿。
雉始鸲
雉火畜,感于阳而后有声。四九之时,阳气生长,雌雄共鸣。
鸟类在追逐,在纷飞,或栖于树,不就是彼方的目标和稳稳的幸福吗?你在新年是否也有那梦想那幸福?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小大寒不就是等待春天的时节吗?早有花鸟枝间立,未春便有春情意。
花舞小寒
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所以叫作信。从小寒至谷雨,每一节气有三番番花信风,共二十四番花信风,而小寒的花信风是梅花,山茶,水仙。
三花
梅花
梅花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也与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中华文化有谓“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梅花凭着耐寒的特性,成为代表冬季的花。还有梅花的花语是坚强、高雅和忠贞。
山茶
茶花花姿丰盈,端庄高雅,为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名花之一。而且关于山茶花的存在有两个不同的传说。山茶花的花语是谨慎而孤傲。
水仙
传说水仙花是娥皇、女英的化身。她们二人同嫁给舜,三人感情甚好。舜在南巡崩驾,娥皇与女英殉情于湘江。上天怜悯二人的至情至爱,便将二人的魂魄化为江边水仙。正是因为这样,水仙的花语是纯洁。
花开放在此时,一丝跳跃的心情慢慢流露。或许我们也在等待绽放的时候,等待那跃动,等待那未知的喜悦。
小寒,一天寒于一天,是孕育着生机的时刻,人也在等待,也在生长。
人行小寒
画图数九
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腊八粥的食材有很多,据《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攘、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且行歌
杜甫一句“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鹖冠”吟出了小寒的萧瑟。陈与义唱道“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歌出了游子思乡情切。元稹提笔“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颂出了小寒那蕴藏的生机。
诗中道小寒,叹尽愁与思。小寒虽然冷啊,但心中哪可冷呀。一壶酒,净风尘,你是不是会和几个好友说一说往事?
小寒正值新年年初,身处远方,如何不起归意。又正是快期末考试的时候。待蟾宫折桂,必衣锦归乡。
小寒推书 《雪国》
日本作家总有着唯美而悲哀的文笔。而《雪国》无疑把这种风格发挥到了极致。“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下来。”在这里川端康成用几近吝啬的简洁文字,拉开了《雪国》的序幕。三趟雪国列车展现了三次萍水相逢的爱情纠葛,故事就在不经意间在雪国发生了。
小寒推歌 《四季》陈奕迅
小寒正处公历一年之初,又处于四季之末。《四季》这首歌缓缓地诉说一年四季的不得意,又渐渐地释怀。人总会在过去的一年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开心,但还有更多开心事,再不成新一年还有新的期望呀。就算时过境迁,长街风景已变,可经历了四季的轮回,伤痛渐渐消散,还有新春,花再开遍,祝福相献。
小寒展望
小寒虽是最寒冷的节气,但也是蕴含着无尽阳光与希望的节气。梁启超有句话说得好:“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人生不过如此,既别了小楼春意之暖,又何惧关山铁甲之寒?
在这最寒冷的时候,在这一年的开端,你是否还有着未完成的心愿在心中燃烧?在下方留言喊出你新年的目标,在来年看到更好的自己!
此间时令丨版块介绍
“二十四节气”
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是中华传统瑰宝
是古人诗意栖居的创造
更是大自然说给我们听的语言
此间时令
让中华传统文化发声
献给热爱生活的你
近四期精彩内容
◈共青团中南大学委员会
◈中南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编辑丨张恒
◈文案丨胡启钊
◈图片丨网络
◈责编丨李育
◈欢迎关注共青团中南大学委员会官方公众平台
◈投稿邮箱:csuxiaotuanzi@163.com
◈官方微博:@中南青年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