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老马。"
这是一个顶着接近30岁沧桑面容、身体还保持25岁vlogger的开场白,他有个有意思的名字--“20岁了还没去过星巴克”,他在bili和yt上分别拥有73.3万和14.5万粉丝。在bili上一众追求岁月静好花开富贵的up主中老马是我第一个看到分享“贫苦生活”体验的播主。
然而我和老马的相遇并不在bili,而是在YT上一个做生日会直播的复盘vlog,更戏剧的是这次生日会直播的平台是bili,总结下来就是我和bili不配。这个vlog之所以吸引我能一开始全部看完,恰好是在前一分钟他们说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有越来越多的明星和网美们举办举办线上生日会,尤其是网美们会借助这种一年一次的好机会疯狂“搞钱”。虽然我不看直播,但是平时获取资讯的平台上陆续会曝光这些事,在这一刻我的猎奇心被调动了,想看看两个土不拉几的小伙子能把这种事搞成什么样。
在完成初步想法构建后,老马就一步步通过第一视角带粉丝们看了搞一个生日会要经历哪些步骤以及逐项开销,开销这一段镜头切换的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就是一个场景干了啥事只录最后关键部分和所用的成本。整体vlog后续的走向先是一步步计算开销成本,然后会场布置及整个show的简单介绍,最后分享了直播的数据以及总结了下后续会不会经常做这块儿。对于我来说在完成直播数据分享的时候好奇心已经被充分满足,但最后的总结我发现这个看上去平平无奇的少年对于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通篇表情没有夸张的变化、叙述的风格非常平稳,一下子YT上路转粉。
后来跳着又看了些他以前的作品,老马的作品主要分为三类:亚太地区的旅游视频、国内的流浪际遇以及自己的职业体验,这些作品的核心在于体验极低成本的吃喝住行。由于这类体验派的作品更多是给大家展现一个“刻板印象”背后真实场景,因此对于新粉丝来说看之前创作的作品也不会无聊,且低成本一直贯穿始终,评论里也经常能看到无论老马在哪里,都会有印度王子游走在印度的感觉。这点对于创作者来说极为重要,vlogger标签化约集聚,粉丝粘性就会做的越好,因为生活类的vlog当你半年前的tag和一年前的tag有极大冲突时,你的形象构建就会出偏差,对于习惯视频风格的粉丝就会流失。
作为一个专业的旅行播主,老马先后给大家展现了印度、孟加拉、伊朗和日本。由于起步在印度体验了恒河水洗澡,在后续的一系列视频中经常会看到印度王子的称号,而老马对此丝毫不避讳。在印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展现了贫民窟的真实场景,与纪录片那种加了滤镜的访谈不同,老马在印度和当地老哥们同吃同住在数月。对于一个城市的理解一定不是简单的走走逛逛拍拍照就行的,在真实的体验之余,老马还破除了一些传统的迷思,比如火焰理发。这个在b站上也达到了145w次播放仅此于霸榜的404w次播放的贫民窟生活的一天,后者现在看来更像是几个月深度体验后的总结,极为接地气。
在吃喝这方面,老马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深圳拍了10元20个菜自助以及深圳最贵自助450元100个菜。在拍10元20个菜之前老马还拍了深圳最便宜的5家餐厅以及15元自助,这些店基本上都是老马和现哥一起去吃;吃饭的过程全程保持一种和朋友吃饭的感觉,整体的气氛极其缓和,现哥会一直装傻而老马则会做些菜品的讲解以及生活小妙招,没有浮夸的菜品近景拍摄也没有天花乱坠的吹捧。而对于最贵自助,他们也没有很浮夸的去拿最贵或最限量的事物,而是很忠于自己喜爱的去拿了些日常的菜。
而以上这些都是在去年拍的,由于疫情各种旅游vlogger转型做了生活vlogger,这个其实很不容易,受到出行限制播主想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展现趣味性和多样性非常难。也正是因为这样接地气的风格以及平稳叙事的风格,在今年一篇采访深圳夫妻的vlog中我发现了采访者最厉害的点,就是淡化自己的存在感,让我们粉丝能很好感受到这对夫妻各自的想法以及真实生活的展现。现在再看这篇vlog,老马可能只做了一件事就是让受访者放轻松,他的方式也很搞笑给男生冲了一杯茶后加了一颗糖---多吃甜食后讲话能放轻松,搞笑之余没有更多的存在感。这让我想到了故事FM,一个这三年很火的叙述类podcast,老马对于故事的展现能力丝毫不输主理人,而更关键的是老马也更会展现自己。
这一周在YT上看到很多中文评价提到,当我生活很难的时候我就会来看看老马,看完感觉就会有力量继续下去了。老马只是单纯记录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少去输出价值观以及做人的道理,但视频的感染力丝毫不输隔壁讲大道理的罗老师。那些在孤独星球上生活的人们,到底需要接触怎样的讯息来聊以慰藉琐碎无聊的日常我并不知道,如果有一天我身边的朋友再跟我诉说生活的苦难时,我可能会配他们一起看上一集老马最新的作品。
而我,也只是一个观察者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