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需求一样,角色一样,但是文化不一样,决定了社会期待和约束不一样,角色的演出风格和命运不一样。
舞台就是社会文化,剧本是社会生活,剧本中最重要、最复杂的是角色关系,而角色演出的目的一为了求生,二为了求乐。
角色类别分儿童、成人、父母(见上文,人生游戏)所以你首先要搞清楚舞台,弄清楚关系,然后才能演对角色,左右逢源,符合社会期待。
角色间的关系:
主要有工具型关系、混合关系、亲密关系。
1/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对于人如同水和空气,满足人的归属感、安全感,中国人重家庭,家庭是亲密关系的来源。缺失亲密关系可能导致迷恋性依恋,或者拒绝性依恋,前者是苦哈哈,期待亲密关系却分不清场合,在工具性关系中被虐,后者参考马加爵。
2/工具关系。工具关系考虑的是利益,双方遵循的是公平法则,不断衡量代价和报酬,如果对自己不利,关系结束。
3/混合性关系。主要考量人情与面子,双方有一定的情感关系,但不足以深厚到可以随意表现出真诚。既考虑人情得失,也考虑物质得失。
这种关系中资源占有者面对请托者时会面临人情困局,他会衡量自己的代价和收获,如果请托者没有他需要的关系网络,他可能会采取推迟,或者托的方法。
人情取向的社会
中国是人情取向的社会,个人的地位和角色不仅仅取决于自己,也取决于他的关系网络,阳老师叫这社会资本。
其实我觉得任和社会都一样,连学术发展也一样,这个叫结构洞。
人的普遍人性是喜欢相似的,喜欢临近的,在关系网络中更容易沟通和交换。
文化搭台,角色唱戏----怎样改善人际关系2关系的维系
工具性关系最不稳定,混合关系最暧昧,在分配利益的时候,混合关系会考虑人情法则,而倾向于均分或者照顾弱者。
所以请托一般会用各种方法把资源分配者套在混合关系中,俗称拉关系。
方法有"拉交情"、"引荐"(不看僧面看佛面),建立混合性关系后还要维系,一般是送礼和拜访,所谓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
人情关系的根源
文化和社会结构,中国的社会资源仍然是由结构严谨的社会阶层所控制,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既然资源在人手里,那人情就少不了。
西方的结构不太一样,资源分配更侧重工具性关系,个人主义标准普适,所以日本小情侣吃饭常AA,中国不一样。
应用
1/ 分清舞台。
中国受西方影响越来越深,一些地方,比如现代公司,更多讲究工具性关系。而在政府部分,国企,家族,更讲究混合关系。
2/ 在关系中演对角色
在工具性关系中,要做成人角色,不能当儿童,在混合关系中根据地位调整角色。在亲密关系中,彼此做儿童、成人。
在工具中关系中你如果扮演儿童角色,会让对方形成刻板印象,主导关系,对你不利。
在混合关系中,也尽量不做负面儿童,因为混合关系要进步,双方最后关系必然有成人互动的成分。
3/ 回避人情
- 建立规则,以制度挺在前面。
- 到陌生地区建立公平规则。
- 洞悉人情法则,增强个人角色切换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