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一番洗清秋
有一个人能让大唐天子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
唐宣宗李忱
了不得,能让国家最高领导人青睐有加,而且还亲自题词。这个人是谁呢?就是那个年少成名的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在当时很火,火到什么程度: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甚至他的诗走出国门,到了新罗和日本。特别是日本人,非常喜欢白居易的诗,一直到今天。
他在当时是一位偶像级的人物,诗歌不仅在文化圈子里流传,同时还风靡艺能界。他的《长恨歌》《琵琶行》流传之广,连小孩子及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都在传唱,甚至青楼女子以会背他的《长恨歌》而自抬身价。
为什么他的诗如此深入人心呢?我们从这首《再因公事到骆口驿》小诗里找寻原因。
今年到时夏云白,去年来时秋树红。两度见山心有愧,皆因王事到山中。
“今年到时夏云白”,此时正是夏天,一路奔波,驿站渐渐映入视线,山林间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浓得化不开的绿的上空,朵朵夏云正白得气势恢宏。热烈的绿,热烈的白,一切彰显着生命的活力。
一切景象都是熟悉的,记忆的潮水随之涌来,往日的时光纷至沓来。“去年来时秋树红”,去年来这个地方,是秋天,那时是遍野的“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枫林。在诗人的眼里,无论是“今年”还是“去年”;无论是“夏”还是“秋”,山像一位有情义之人,把最美的景物捧给红尘奔波的他。
被这样翠山白云的景象环抱着,刚刚那颗颠簸的心渐渐平静下来。诗人看着,看着,回忆着。他感受到了山一直就这样有耐心地等着他。
“两度见山心有愧,皆因王事到山中。”两度,是两次的意思;王事,是公事的意思。可是诗人心中有羞愧,低下了头,深觉对不起大山,辜负了大山。因为他每次来到山中,都不是特意为山而来,而是为了公事。诗人在这里道歉,实在、诚恳、肺腑之言。
骆口驿的山真是幸福,它遇到了疼惜的人。这份疼惜,让山有了生命,有了情感,它鲜活起来了。
整首诗朴素直白,没有一丝晦涩难懂。越深情,越简单,越纯粹,言浅意深,大抵如此。
世间万物,都抵不过一个“情”字,情深才动人。这也许就是白居易诗歌的魅力所在。
白居易两度见山心有愧,推及到我们的生活,又有多少应愧之事、应愧之人呢?我们又“皆因王事”,而错过了多少夏云白,秋树红呢?如此看来,这份“愧”越发珍贵,因为有愧是珍惜的开始。
有许多人就是这样,风光时,常常不会俯视,每每不去爱惜;得意时,往往不想平视,分不清好人,认不得真情。当繁华过去,喧嚣走过,才会明白懂得。可是,也许已经晚了,已经来不及了,“如今悔恨将何益,肠断千休与万休”。
这首小诗还有警醒的意义,朴素的言语里闪动着哲理的光芒。它让芸芸众生明白,应该早一点去珍惜生活中,那忠厚相守、不离不弃的“驿站山”。
感谢阅读!祝你快乐!
长按扫码关注,在这里阅读和沉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