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三):周进与范进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三):周进与范进

作者: 教语文的袁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3-01-10 21:54 被阅读0次

    “进”,有仕官、出仕的意思。吴敬梓用“进”字为两位主人公命名,也是大有深意的。

    周进出场时,正是他的学生考中秀才的时候。顾小舍人跟随周进学习的第三年,即考中了秀才,顾老相公心中感激,宴席上尊周进为首席。学生已经进学,当老师的周进六十多岁了,依然是个老童生,这无疑是令人喜悦又难堪的事情,也是周进无法宣之于口的痛。所以,在面对秀才梅玖的炫耀、王举人的傲慢时,周进毫无招架之力。

    周进后来失了馆,生活无以为继,在姐夫的劝说下,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跟着学做生意。一日里,他们来到贡院。谁也没想到,周进情绪的高潮就在游贡院时突然爆发。

    所谓贡院,就是过去科举考试的考场。读书人要参加科考,必须先取得生员(秀才)资格。周进是个童生,是没有考试资格的,所以他没进过贡院。这回到了贡院门口,非进去看看不可。刚进了天字号,“见两块号板摆得整整齐齐;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的不省人事。”

    等到众人把他救起,“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周进为什么哭?他哭他半生的蹉跎,半生的狼狈,半生的难堪,半生的委屈,半生的痛苦,半生的卑微。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对科举的执念,以及科举不第带来的。

    为什么读书人对科举有如此的执着呢?我们来看宋朝皇帝宋真宗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

    可以说,科举制度带来的巨大的功利性,已远远超过了读书本来的意义。对功利的执着,必定带来性格的扭曲,因此当一贯老实的周进,一旦触动心底的伤,那痛苦立时如丧考妣,非痛哭无以宣泄了。

    我们再来说说范进吧。范进的执着要比周进更甚。周进出场时,已五十四岁。用他自己的话说:“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二十余次,前后三十多年,周进只坚持做了八股文考试这一件事。在考中举人前,岳父胡屠户骂他是“现世宝穷鬼”。当他想向胡屠户借钱参加乡试时,胡屠户更是一口啐在他脸上,骂他:“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这“天鹅屁吃”的,怕是“赖蛤蟆”也算不上了。

    范进考中举人后,不只邻里个个热情,胡屠户看他也是“才学又高,体貌又好”,从未相与的张乡绅也来攀结情谊,送房子,送银子,只说是“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除此,更有许多人来奉承他:有送田产的,有人送店房的,还有那些破落户,两口子来投身为仆图荫庇的。到两三个月,范进家奴仆、丫鬟都有了,钱、米是不消说了。真应了宋真宗《劝学诗》中的话。难怪范进一看到报喜的帖子,要喜极而疯了。

    如果单看周进、范进对科举考试的执念,二人活到老,考到老,似乎是励志的典范。可如果从他们的人生轨迹来看,蹉跎半生,仅把科举考试当作人生的唯一,这又无疑是迂腐的。因为迷恋举业而被动地失去自我,则不只是人性的扭曲,而是人格的堕落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儒林外史》读书笔记(三):周进与范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av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