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人》,慨叹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批判庸才不配其职。
- 彼候人兮,何
戈与祋
。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
官职低微的候人,身背长戈和祋棍。那些朝中新贵们,身穿朝服三百人。
- 维鹈
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鹈鹕守在鱼梁上,居然未曾湿翅膀。那些朝中新贵们,哪配身穿贵族装。
-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
。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
鹈鹕守在鱼梁上,嘴都不湿不应当。那些朝中新贵们,得宠称心难久长。
- 荟兮蔚兮,南山朝
隮
。婉兮娈
兮,季女斯饥。
云漫漫啊雾蒙蒙,南山早晨出彩虹。娇小可爱候人女,没有饭吃饿肚肠。
候人:官名,是看守边境、迎送宾客和治理道路、掌管禁令的小官。
何:通“荷”,扛着。
祋:武器,殳的一种,竹制,长一丈二尺,有棱而无刃。
彼:他。
其:语气词。
之子:那人,那些人。
三百:可以指人数,即穿芾的有三百人;也可指芾的件数,即有三百件芾。
赤芾:赤色的芾。芾,祭祀服饰,即用革制的蔽膝,上窄下宽,上端固定在腰部衣上,按官品不同而有不同的颜色。赤芾乘轩是大夫以上官爵的待遇。
鹈:即鹈鹕,水禽,体型较大,喙下有囊,食鱼为生。
梁:伸向水中用于捕鱼的堤坝。
濡:沾湿。
称:相称,相配。
服:官服。
咮:禽鸟的喙。
不遂:不合礼法。遂,遂意。一说终也,久也。
媾:宠爱。一说婚配,婚姻。
荟、蔚:原意为草木茂盛,此处形容云雾迷漫的样子。
朝隮
:早晨的虹、指早晨的云霞。隮,即虹;一说同“跻”,升,登。
婉、娈:柔顺美好的样子。
季女:少女。此指候人的幼女。
斯:语助词。
饥:饿。一说比喻女子待嫁的饥渴心情。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收集了大部分为黄河流域的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十五个地方的民歌160首。这160首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称为“十五国风”,是《诗经》的核心内容。
这些诗有的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有的写征夫思家恋土,对战争的哀怨;有的记叙了奴隶终年的劳动生活,还有的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这些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与灾难,都是有感而发,真挚坦率,质朴流畅。
《国风·曹风》为先秦时代曹国民歌,共4首:蜉蝣、候人、鸤鸠、下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