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36课:五上分结和五下分结

第36课:五上分结和五下分结

作者: visuddhi | 来源:发表于2018-06-23 10:06 被阅读0次

五上分结和五下分结

主讲:JK

世尊远离尘垢、断尽无明烦恼的阿罗汉, 自证成正等正觉,我礼敬佛陀、世尊。

法, 世尊已善妙及详尽解说,我礼敬法。

世尊之追随者, 良好修行于道的僧伽,我礼敬僧伽。(念诵三遍)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主宰”和“缘起”两个概念,现在复习一下。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主宰是什么意思?

F:想怎樣就能怎樣,不受別的原因影響或控制。

B:自己支配自己,能够自己作主。

D:随心所欲,以我为中心,想怎样就能怎样。

C:完全不受外缘的控制,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G:自己想怎样就怎样。

老师:嗯,大家理解的都挺好。想怎样就能怎样,不受其他事物的影响、制约,这就是“主宰”的含义。

由于马哈希尊者的书籍里,有时把“主宰、我”翻译为“控制”,所以,你们这里的控制,改为“制约”比较好,以免混淆。

2.缘起的含义是什么?

C: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B:这个事物要依靠那个事物而存在。

E:依其他事物而存在或生起。

D:依靠条件存在。

I:需要依靠其他条件的支持才能产生和存在。

G:此事物要依靠彼事物才能产生和存在。

E: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F:任何事物都要靠其他條件才能產生或存在。

H:此事物受到其他事物的制约。

老师:嗯,都理解的不错。

“缘起”就是:这个事物要依靠其它事物为条件,才能产生和存在。

其它事物,是这个事物产生、存在的条件。

注意,体会一下:这个事物的存在所依赖的条件,在这里,明确为“其它事物”,大家看懂了吗?哦,好像都没看明白,那算了。

D:其他事物与条件。这里强调此物与他物的关系。

老师:缘起:这个事物是依靠其它事物而存在的,就把这句话记住就行了,OK了吗。

F:这个事物的存在所依赖的条件,在这里,(條件)明确为“其它事物”。

老师:嗯,D看样子看懂了。对,F。这就是“此有故彼有”。

C:各种因缘本身就是“其它事物”啊?

老师:@C 对。是我扯多了,好了不说这个了,大家理解的都不错。

3.一个缘起的事物,能否是“主宰之我”呢?

F:不能。

老师:为什么不能?

I:缘起的事物受其他事物制约,自我是不受制约与影响的,所以缘起的事物不能是自我。

E:一个依靠别的事物产生而存在的,它怎么主宰自我呢。

D:一个缘起的事物是此有故彼有,所以必然是受他物影响,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因为不满足不受他物制约这个条件,所以是不成立的。

C:因为是缘起的,说明它受其他条件的制约,不能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既然不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就不满足主宰这个条件了。

F:主宰不是緣起,緣起就不能主宰。緣起必須靠其他事物才能成立。主宰不是。

G:能称作自我必须具备,主宰,这个特性。

老师:很好,都理解对了。看来大家经过两年多的学习,还是有不小的进步的。

因为,“主宰”就是指不受其他事物制约的意思,缘起之物都是受其它事物制约的,所以,缘起之物不可能是主宰之自我。

C:老师的三段论真是很到位啊。

老师:到此为止,自我的三个特征(定义):常、一、主宰,就都讲完了。嗯,三段式我的确用的挺熟,所以原来还打算学因明来着,后来觉得没啥大用处,就没学。

I:老师,什么是三段式?

D:因明的逻辑论证。

老师:就是形式逻辑的三个论证形式:1 所有的金属都能导电,2 铁是金属,3 所以,铁能导电。这个我们在初中就被训练过了,不用专门学习,自觉的运用它就好了。

今天,我们复习一下“沙门四果断除烦恼的层次”,也就是五下分结和五上分结,这个挺重要的。

1.沙门四果是什么?谁知道?

C: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分别对应1-4果)。

老师:都回答的不错,沙门四果,就是指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也就是: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

佛教修行的四个果位,就叫做沙门四果。从初果开始,就由凡夫转为圣人了,这个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讲了。

预流果和入流是一个。那么,既然提到了“入流”,“入流”是啥意思呢?谁知道?

E:进入圣道之流。

F:进入圣道的开始。

I:进入八圣道的法流,必定流向涅槃。

老师:出世间的八圣道,就像一个河流一样,一旦进入八圣道,就必定会流向涅槃。我们是在初果道智的时候,生起出世间的八圣道的,所以,把初果叫做“入流”。

E也很有进步,这个答案想都没想就说出来了。

那么好了,既然,沙门四果,就是我们要修证的四个果位,佛法的修行,就是为了断除烦恼,从初果开始断烦恼,一直到四果,把所有烦恼完全断尽,那么,我们所要断除的烦恼,其实总说,只有十个。这十个是实质性的,不像法相里讲的那么多,我们把这十个烦恼都断了,一切烦恼就消失了。哪十个呢?

我们把这十个烦恼,分成两类:

五个下品的烦恼,和五个上品的烦恼叫作:五下分结,五上分结。

这里有个提问:结是什么意思?

A:烦恼。

老师:对,烦恼和结是同义词。由于,我们轮回的原因,就是烦恼,它就好像绳子把我们束缚在轮回里一样,所以叫做“结”,绳结的意思。分,是部分的意思。五个为一部分,另五个为另一部分。

五个下品的烦恼:五下分结,五个上品的烦恼:五上分结。

字面意思就是这样,OK了吗?以大家的法相底子,这个词应该一讲就懂。

“分”出现的地方太多,所以大家应该能够理解,分和支是一个意思。八支圣道,也叫做“八圣道分”,OK了吗?

F:七菩提分,八聖道分聽過。

老师:七菩提分=七觉支,菩提=觉,一个是音译,一个是意译,七觉支也可以叫七菩提支,好,又有点扯远了,五下分结和五上分结,字面上,大家应该都懂了,重点是这个下和上。

依据什么,把其中五个烦恼叫做“下品”呢?把另外五个叫做“上品”呢?

F:輕重。

H:欲界、色无色界。

老师:恩,F奖励一下。

烦恼有粗细的不同,粗的烦恼先断,细的烦恼后断,于是,我们就把先要断除的、粗的烦恼,叫做“下品”,最后断除的、细的烦恼,叫作“上品”,明白了吗?

H理解的也可以。欲界叫做下界,色、无色界叫做上界。欲界的烦恼粗,色、无色界的烦恼细。

好,我们看看,下品的五个烦恼,有哪些:五下分结:欲界贪、嗔恚、我见(身见)、戒禁取见、对正法的疑。

以前我讲过,我们证初果的那个刹那,顿时就可以断除三个烦恼是哪三个,谁还记得?

A:我见、戒禁取见、疑。

老师:对,我见、戒禁取见、疑,这是初果要断的三种烦恼,三种结。

好,大家再看看这五个下品烦恼:五下分结:

欲界贪、嗔恚、我见(身见)、戒禁取见、对正法的疑。

这五个里面,后三个,是初果要断的烦恼,OK了吧?

然后呢,我告诉大家,二果不断任何的烦恼,只是能够让贪嗔薄弱一些,这就是初果和二果断烦恼的情况,能记住吧?

其实挺简单的,关键是把初果的记住,后面的就容易了,这里面呢,就是三果和四果有点复杂。

我们都知道,因为贪爱,我们有了业,有了业,我们下一世才会在轮回的某一处出生,对不对?由此,我们应该知道,对欲界的贪,对色界的贪,对无色界的贪,其实是有层次的,欲界的贪是最粗重的,色界和无色界的贪比较微细一点,所以,到了三果的时候,我们断除两种烦恼:欲界贪和嗔恚。

E:证了三果,下世就不会在欲界出生了。

老师:这里要注意的是,嗔恚只在欲界有,色界和无色界因为是定境,所以没有嗔恚。

对,证了三果后,就永远也不会出生于欲界了,因为他的欲界之贪爱,永远的被断除了。

五下分结:欲界贪、嗔恚、我见(身见)、戒禁取见、疑。

这五个烦恼,就是前三果要断的烦恼,然后,剩下的所有烦恼,主要是剩下的贪爱和无明,要在四果断除。

四果要断除的烦恼有五个,五上分结:

色界贪、无色界贪、我慢、掉举、无明。

前三果断的叫下品,第四果断的叫上品,OK了吗?

那么,提个问题:假设,F对欲界没有贪爱,她只对色界和无色界有贪爱之心,那么请问:F死后能否在欲界出生呢?

E:不会了,他就在色界和无色界出生了。

老师:嗯,如果她不贪爱欲界,又怎么可能出生在欲界呢。

好,我们继续。查了一下北传的辞典和南传的资料这里的“下和上”,可以是下界和上界的意思,H讲的也没错,但是这里的下界烦恼,是指欲界贪和嗔恚。

大家要注意的是:“我见”是存在于三界的,比如,色界和无色界的凡夫,他们有没有我见呢?

D:理论上是有的,但是有什么表现吗?

老师:一定是有我见的,如果没有我见了,就不能叫做凡夫了,就是初果的圣者了,所以,即使这里的下和上,是下界和上界的意思,也要注意,我见不只是欲界烦恼,也是色界和无色界存在的烦恼,那么这里,就按照我所讲的进行区分:

前三果所断烦恼,为五下分结;第四果所断烦恼,为五上分结,OK了吗?

好,那我们看看,初果所断的三个烦恼。

我们通过修习内观,生起观智,观智成熟的时候,初果的道智就生起来了,道智只存在一刹那的时间,那么,这一刹那的道智,它认识的对象是什么呢?

I:涅槃。

老师:嗯,大家要记住,初果道智的认识对象是:四圣谛。圣谛,不就是:圣者才能见到的真理的意思吗?忘记了吗?初果道智,是对四圣谛的证悟。

实际上,我们在道智之前的凡夫观智当中,也可以体验到四圣谛,二者的区别是:

在观智中,我们必须以名法和色法作为对象,观察名法和色法的生灭,也就是说,观智中是通过观察“苦谛”,来理解其它三个圣谛的;

而在初果道智当中,我们是通过证悟“涅槃(灭谛)”,来同时证悟其它三个圣谛的,这里不太容易理解,那就记住一点吧:四种道智和果智,它们的观察对象不能是名法和色法,它们的所缘只能是涅槃,道智在证悟涅槃的同时,可以同时证悟其它三个圣谛,而果智只以涅槃为所缘。

这里的重点是:

(1)涅槃不仅仅是阿罗汉入灭后的不受后有,它也是八种出世间心所认识的“境”。

(2)道智和果智以涅槃为所缘的时候,此时不能够以名色法为所缘。

(3)所以,观智是以名色法(苦谛)为所缘,道智是以涅槃(灭谛)为所缘。

呵呵,好像都被我讲晕了吧。

D:涅槃已经超越了思维了。

老师:总之,我们证悟涅槃的时候,是看不到名法和色法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另一个重点是:初果道智只有一刹那,一刹那同时证悟四个圣谛。

A:涅槃和名色法不能同时观。

老师:对,因为涅槃是没有名色法的。好了,这些问题有点太深了,了解一下就好。

那么,道智证悟四个圣谛,其中,道智证悟的“无常、苦、无我”属于哪个圣谛?

C:苦圣谛。

老师:嗯,三法印属于苦圣谛,这个要记住,所以,当道智证悟了“无我”的那个刹那,我见(身见)就被彻底的根除了,初果圣者从此以后,再也不会认为这个身心是自我了,OK了吧?

戒禁取见,就是指一些外道的见解,他们认为一些无意义的戒律、仪式可以导致涅槃,比如,认为吃动物粪便可以达到涅槃,认为身体的苦行可以达到涅槃,认为祭祀等宗教仪式可以达到涅槃,等等。

初果的圣者,由于已经彻证了无我,彻证了四圣谛,不会再有任何的外道见解,他了解只有八正道是唯一能达到涅槃的道路,所以不会再有任何的戒禁取见了。

I:四不坏净。

老师:对,他对三宝已经是不坏的信心了,不可能再有戒禁取见,也不可能在对三宝有怀疑。

所以,戒禁取见和疑就也完全断除了,疑就是对正法的疑。正法就是四圣谛,或者道谛。他都证悟四圣谛了,不可能对此有疑了。对四圣谛无疑,就对三宝无疑,是一回事儿。

今天的重点就是:

初果断三结:我见、戒禁取见、疑;

二果不断结,只令剩余的烦恼稀薄;

三果断:欲界贪、嗔恚;

这是五下分结。

四果断剩下的五个烦恼:色界贪、无色界贪、我慢、掉举、无明。

这些能记住就行了,八种出世间心缘涅槃那个,有点难,不用记,好了,就这样吧。

愿以此功德,永离诸愚人,随彼善知识,得证般涅槃。(念诵三遍)

相关文章

  • 第36课:五上分结和五下分结

    五上分结和五下分结 主讲:JK 世尊远离尘垢、断尽无明烦恼的阿罗汉, 自证成正等正觉,我礼敬佛陀、世尊。 法, 世...

  • 执着

    觉悟的次第,断三结缚证入初果,薄贪嗔痴证入二果,断五下分结证入三果。断五上分结证入四果。这里边最重要的就是能够破除...

  • 心住非家 之 是法住法位  ——第一课

    今天我是在迷雾中挣扎的佛法小白! --- 重点总结 --- 先得法住,后得涅槃。 五下分结是贪结、嗔结、身见结、戒...

  • 一剑倾心

    谣结原是缀于长川宝剑上的璎珞剑穗,长川宝剑历劫化形时灵气外泄,借此谣结化形。 1.初始,长川十分讨厌谣结; ...

  • 20180729日结40分

  • 定投人生 ▏一天一结 ▏总第179天 ▏20170628小结

    定投人生▏一天一结▏总第179天▏20170628小结 1.【每天冥想30分钟】 第179天,总5370分钟:30...

  • 烟雨落花城

    这四分五落的人间,一分闲情,两分寂寥,三分惆怅,四分独白。一落散漫成性,二落青丝送结,三落深秋已至,四落...

  • 2020-07-02 第6期导师训练营结营仪式发言

    今天是2020.7.2,第6期演说导师班结营的日子。结营前1小时,才落实完结营仪式中的所有环节,静静的想想今天的分...

  • 【194】十番显见之八约外道世谛对简显见性非因缘自然(四)

    楞 严 经 讲 记 第26卷 讲义第五十四面 子三、结显自性。(分二:丑一、正示离过真体。丑二、结责滞着名相。) ...

  • 2020-11-17

    魔力感恩(第五期第17天) 1、我十分感谢我自己 每天有计划地工作,有节奏地完成三个作业!体会到自由和自律的美好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36课:五上分结和五下分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dr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