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大佬们如何谈房子及自己的思考

听大佬们如何谈房子及自己的思考

作者: 一棵树宋 | 来源:发表于2018-03-14 23:41 被阅读54次

向小田公众号里的一段话:"最近有一个思路一直想要分享给大家,就是如标题所说:中国房地产怎么走,房价怎么走,一定既不要去听各种专业人士(比如投行券商咨询公司)给你分析,也不要听财经媒体专家在网上各种文章,更不要听炒房团中介,你若要研究这个市场趋势,很简单,看那些开发商的老板们怎么讲就对了

作为一名投资者,过去几年经历了各种资本市场的变换,这一点经验是痛定思痛:什么时候我们太自以为是了,竟然以为那些身价上百亿千亿的老板,对房地产会因为当局者迷的缘故,而没有我们看得清楚。"

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为什么不靠谱,因为他们只是研究理论的,他们的认知没有实践操作中去验证,而只有经过在实际操作中检验而修正、升华的理论才是更高级的认知,才值得信任。让我们来看看大佬们是怎么说的。

2018年3月份2018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演讲

第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规模其实特别大,去年房地产的规模已经超过全球的汽车产业了,去年全球的汽车产业是两万亿美元,去年房地产的销售已经超过全球的汽车行业,因为中国的汽车行业占全球1/3,大概是四五万亿的销售,加起来全世界是十二亿美元的汽车,房地产业已经是超过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这是一个谁都不能放的市场。(所以说房地产投资金也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一个行业,很多没有很好出路的资金都会涌入这个行业。

“不管是银行还是基金也好,不配制50%以上的资金到房地产行业的话,这个规模一定大不了。”

这是孙宏斌提到的第一点,为什么房地产会有下半场,本质上是因为这个行业大,而且真的太大了,很多时候规模本身就是优势。

对于如何的大,老孙用了一个非常直观的类比:和钱有关的行业如果不把一半的钱放到房地产里,都做不到很大。

第二个特点是什么呢?这个行业在快速的整合,因为很多人都觉得房地产行业没有护城河,就是买地卖房子,很容易。我想说的是,这个行业的护城河其实非常深。

为什么深?我一直说这个行业分成两块,一块是投资,一块是盖房子,投错了盖什么房子都亏钱,投对了,你地买对了盖什么房子都挣钱,这是这个行业最难的。房地产这个行业挣钱与否的关键是看你买对了地。

今天在座的很多人都是做投资的,投资本来就很难,房地产行业更难,为什么?因为你投下去以后,要过好几年才知道会怎么样。(对于个人投资也是一样你要有足够的钱来穿跃牛熊。

第二个特点就是行业整合更快,小公司没法做了我们看到这几年大的公司增长都很快,行业在快速整合,进入前几名是很难的,其实地产行业是非常难整合的行业。汽车行业也挺难整合的,不同的国家,美国、日本和德国的那么多品牌,整合到现在这么高的市场占有率很难,其他的行业更不容易。

第三个特点,这个行业政策特别多。我一直说,我们做企业要看宏观,还要看微观。“微观”是我们自己干的活,宏观就是这个行业要往哪去。

其实很多时候大家看的是宏观,比如今天出什么政策了,那是宏观,宏观的事我感觉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微观,是对这个行业未来的判断,不对了,你就调,再往前做两年,碰到墙就调,你把这个事情看明白,其他的事就不太重要了。

我们也承认这个行业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它跟宏观有关系,政策每年都在变,但是这个行业,不光是我们,前几名的公司每年都是大幅度的增长,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些政策其实对我们来说,你甭管是干哪个行业,做什么,不管什么政策,任何一个政策都能够变成你的一个优势,你都能把坏事变成好事。这其实是特别难的事。(把政策可以变成好事,这是一件特别难的事,利用政策的变化,就可以找到好的投渠道

所以说这个行业三个特点,一个是规模非常大,你要把这个行业做好的话,行业前十名都在世界五百强里面,或者是前二十名都能排进世界五百强;第二个特点就是这个行业快速整合,第三个是行业的政策一直在变,但不管什么政策,都会有好处,你要把政策的变化变成你的优势,这是行业的三个特点,也是指导我们做事的特点。

大家都在买房子,都在买股票,但是我想说,虽然谁也无法判断将来,但是房地产这个行业我感觉绝对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也不存在大幅下降的可能性,它在今后五年都是波动的,甚至是十年里,都是在波动里面,在波动向上。当然,每个城市都会不太一样。

大家可以看一下融创的项目可以做为一个投资方向的参考

附录:孙宏斌17年12月有2016年的演讲摘录和任志强今年1月份论坛摘录。

2017年12月第四届平安地产金融创新论坛上发表演讲(孙宏斌)

一、不确定性

政策的不确定:1、货币政策总是在变化。2、销售政策也总是在变化。销售政策的变化就是去流动性,就是不让你卖。现在政策短期看来是不会变的,长期政策在路上,有多远也不知道,什么政策也不知道,这个不确定性确实是比较大。原来希望十九大政策以后能松一点,十九大以后看来更紧,后面寄希望在两会以后,不过估计也不会太有希望。

人们的预期的不确定性:当政策老是变化的时候,人们的预期也会发生变化,当人们的预期发生变化的时候,即使该涨了,它也不会涨了。比如杭州01年到06年的房价。

二、对市场的两个判断:

1、我觉得2018年会比2017年好一点

政策不会变,会稍微放松一点,很多的城市已经挺难受的了,现有的政策基调下可能稍微松一点,价格会稍微松一点。10月份的房价也许会涨一点,根据GDP的增长,可能涨一点,备案也没那么难了,这是一定的,2018年这方面可能会比2017年稍微好一点,2017年因为有稳定的问题,大会前是稳定,大会后还是稳定,我的判断2018年会比2017年稍微好点。现在很多的判断觉得2018年会很差,价格到冰点,我觉得不太可能。地方政府十九大之前什么都不敢做,十九大以后可以做一点事,我觉得会好一点。市场价格完全不一样,现在很多城市已经很松动了,上半年日光盘、秒光盘,一分钟就卖完了,现在能卖60%、70%,已经出现这种情况。价格政府该控制还是控制,但三四线城市价格已经开始松动了,包括一些限购、限贷政策也会稍微松动一些。这些可能改一改,最差的也就这样,会比今年好一点,这是我们的态度,基本的基调不会变,会稍微松一点,这是一定的。

这是站在开发商的角度在谈,但是如果从买房人的角度考虑,18年市场可能会有稍有回暖)

2、市场集中

因为市场的不确定性房地产的周期变地更长,需要的资金会更多。所以小房地产的公司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三、开发商的风险其实只有一个就是地买买贵了。

2016年 中国房企的投资逻辑和风险控制(孙宏斌)

部分摘抄:

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候,有很多并购的机会。谁能借更多的钱、更便宜的钱、更长的钱,可以穿越周期的钱,就有很大的优势。如果有这个机会不去做,反而减杠杆那是不对的。去不去杠杆,还要看企业的情况。如果你的素质好、资产质量好、操作能力强,那你是可以加杠杆的。如果你的资产质量差、运作能力差,你的杠杆越多死得越快。

(对于个人投资也是一样的逻辑,2018年是经济动荡的一年,现金为王,手里拿着现金等待机会也许是最明智的选择)

二、投资逻辑

市场特点,除了上面文章提到的两个特点外还有一点

(一)不平衡。

这个行业的不平衡,城市之间的不平衡、空间的不平衡、时间的不平衡。

很多投资人问我,你觉得中国的房地产行业怎么样?我觉得从来不存在中国房地产的行业。你说北京、上海或者哪里,不存在中国房地产,完全错配掉。缺房的地方缺供应,有供应的地方不缺房。

北京、上海50%的基本农田,很荒唐。不到50%的基本用地里,住宅占比很低,有一堆的工业用地,然后再盖一堆商业,每个项目都有50%的商业,住房占比很低,容积率很低,这三个加起来供应量就上不来,完全错配。

这个地方贵,那个地方便宜,所以你就有机会了。去年最看好的是南京,今年最看好的是武汉。南京最贵的房子是接近3万,我说南京一定有房子超过3万,我估计慢了,地价已经超过5万了。所以我们去武汉了,武汉和南京也没有差到哪里去,这是你的机会。

这个错配,需要房子的地方没有供应,不需要房子的地方瞎供应。

另外还有实际的问题,有人说房子地太贵了,没有办法买了,然后就去美国了。但是我说别着急,还有调控呢,一调控就又下来了。

我的投资逻辑就出来了:你要买对地方、买对时间,多借点钱。对现在来说,如果有钱的话放到账上别着急花,后面还有机会。现在还不是时间,多借点钱,最好借的长一点,可以穿越周期的。这就是我说的投资逻辑。

 参考他人的意见,做出自己的判断,。如果你目前还是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是一个值得投资的方向,那么可能参考他的判断做出自己的投资决定

1月26日,“新时代 新思路”第九届中国地产领袖年会(任志强、钟伟)部分摘录

一、2018年中国楼市究竟会怎么样?

 任志强:政府对政策的把控将决定2018年楼市,重要节点是2018年全国两会。

如果政策是不给钱,那委量就会少一点,老百姓也没钱,不给老百姓贷款。去年占到50%左右,企业占到48%。今年如果不给钱量就会下降,这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量下降,不一定价格就下降。2014年我们量是下降了,但是2014年的房子是涨价的,因为量下降和房子涨不涨价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

这里有一个趋势人们要住好房子的需求再增加,去年是产生的90平米以下的房子20年来最少的一次。

只有好心不行,还要想想除了好心以外能不能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我刚才也说了,如果都限制价格不让卖高价,怎么可能出来好房子呢?因为你的价格不行了,我不能用好材料了,建大房子不能用好产品了,因为你控制的价格我达不到。所以这还是个问题。我觉得最危险的就是我们的共有产权房流标了,投标没人投了。也看到很多租赁性租房的也流标了,如果都是说不流标,那政府就觉得他的政策是对的,如果都流标了,就说明政府得重新动动脑子,不要仅想着我的出发点是好的,还得想着社会环境和影响是好的。否则指标涨不上去。

钟伟:刚才讲到调控政策会不会有所松动,我个人倾向于认为还是会的。为什么今年会有所松动?去年年底的经济规律会议货币是紧的,关住货币的紧闸门。财政也是紧的,指优化支出结构,跟2016年的经济工作会议的措施是完全不一样的。土地和房地产调控这块前面还是老套路,多剔除供给,满足多层次的需求,最后还有一个就是分清中央政府跟地方政府的事权,实现差别化的调控。现在两会还没开,大家要争自己两会中的位置,所以目前的政策是最紧张的政策。开完两会该干活的时候心态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要留下房地产调控的余地呢?市场在紧绷,开发商的资金链和地方政府的资金链哪个更紧。因为地方政府在过去2010年到2017年土地财政收入大约是27万亿,地方政府左手靠土地,右手靠举债。现在举债不行了,如果限价的措施过于严厉的话,在一线城市大量的商品房不能获得预售,地方政府就没有办法希望开发商卖掉存货,看谁的资金链更紧。

三、2018年是否会出台房产税,它跟房价有什么关系?如果落地,会在何时?

钟伟:谢谢,我也听说今年房地产税要落地,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关于房产税可能是这样的,它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环节,第一个环节人大要立法,立法之后列入2018年的重要工作,然后开始做草案,然后征求意见形成文本。这个过程不快。立法完了以后得找国家主席签字形成一个法案。但是国家主席签字后还能不能立即实施,地方政府要出台细则,因为房地产税被规定为地方税,中央只管立法,地方要落地细则。地方政府还要对比一下有什么,所以从立法到颁布,到细则可能要一段时间。所以各位可以相信的是关于房产税一定不是个阴谋,突然一觉起来就落地了,这跟依法治国是冲突的,不太可能。

第二,什么时候我也不知道。习大大讲了2020年之前决胜全面小康,要让广大人民有幸福干和获得感,你在此之前收税就让广大人民有痛苦、有剥夺感。所以房产税在2020年落地可能性不大。

接下来说房产税就能是调控房价的长效机制,这是瞎掰。房产税跟房价不是翘翘板,它们是亲兄弟。高房价的地方房产税也高,比如说美国纽约,2%以上的房产税。有的美国中西部的州不太好的地方,房产税就是零点几。所以高房价的地方房产税也高,低房价的地方房产税也低。如果要把房产税看成是打击高房价的灵丹妙药,这不符合国际上已经出台的房产税的各个国家的实施的原则。你在中国要怎么收房产税呢?我也猜不出来,我觉得最后有可能就是第一套自用的普通住宅免税,从第二套开始收。所谓第一套自用的普通住宅按面积,比如140平米以下,按价格的中位数以下,有可能是这样的。但总体上来讲不应该把调控一个国家的。

任志强:如果你说这样的大家都离婚了,一套房子税也收不出来。

钟伟:这也有可能,因为在美国结婚率很低。所以总体来讲房产税的事情在今后两三年,无论是公众还是开发商都不用太忧虑,政府可能有预案的,但没有到现在就非得拿这个预案要落地的情况。也不可能突然袭击的,连五年规划都要征求公众的意见,房产税这么大的事不可能不广泛的征求公众意见的。

主持人:好,钟教授回答完毕,房产税绝无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落地,房产税和房价是亲兄弟。

任志强:胡说八道,你们以为你们现在没交房产税呢?你们都交着房产税呢,傻呀?中国的房产税是1951年,我说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再往前的话上海30年代就有了。1951年出台的房产税,而且是把房产税和地产税两个税合一变成了房产税。不是没交房产税,1956年公私合营以后这个房子都变成公家了,公家不能交税,就改成工商税,工商税从房产税剥离出来了。而后又加了一堆税,土地使用税、城市维护税、交易附加,都是从房产税里剥离出来的。你们以为你们没交,其实一直在交着。楼继伟提出过物业税,当时后面有一句话,告诉你要减免相应的税费,得把那些剥离出来的税费先砍掉。1986年有个人所得税的问题,我要买房子交个人所得税,个人住房不能再交税,国际上任何一个收房产税的国家,从个人的购房都得减税。我们交的附加税和城市维护税都从房产税分离,因为房产税唯一的目标就是要解决城市的问题和交易问题。各个国家的房产税都是干这个的,别以为你们没交。

现在新提出来这个概念,把房产税变成房地产税,把“地”加进去了,地原来就收着税的,使用、占用、出让金,都是土地税,你说你没交吗?我不认为我们没有交房地产税,不管是房子还是地都交税了。所以钟教授的一句话说得对,如果现在要再加一个房地产税,前面税收不减,后面再加一个,老百姓就会不满意了。他没有幸福感了,因为你在拼命加税。所以房地产税的问题不能仅仅是在立法上那么简单的,从立法上,从立法程序上,从过去税和后税关系上,都没有。我个人觉得不减税你们就别想,什么时候减税了有可能,他们认识到得把现在交的房地产税该减的先减了才能收。

再说房地产税和房价有没有关系。美国在设立房地产税的时候定和指数叫100,现在是299,接近于300。从100到300,收了房地产税房价就涨?你们以为交房地产税和房价不涨吗?两回事,因为人家减了其他的税,所以大家愿意交房产税。美国有个评比,哪个地区的个人所得税交的最多,最富的地区都是最好的,而那个地区的房价也最贵,因为那个地区的治安最好、教育最好、自然环境最好,因为钱就做这个用了。所以从哪儿收的地方税,用在哪儿以后,那个地方就好起来。国际上有个破窗理论,越破的地方越破,越好的地方就越好。这和房产税的道理一样的。也不要怕收房地产税,如果收了变成地方的税,像在美国很小的一个政府,他们的小政府决定了当地的税。所以你交的房产税一定是你生活条件更好的时候,但中国现在还不行。

我感觉房产税可能就是一种舆论工具,以最小的成本来控制房价

四、中国将进入存量地产时代,在地产管理模式,两位觉得该如何去做这个事情?

 任志强:我就没听懂他提的问题是什么,中国还没进入存量地产的时候,完全进入存量地产就是美国那样的。美国每年的新房建设现在大概是100万套,但是他的销售800万套,1:7的概率,最高峰都是维持1:7,新增是1,存量是7。中国的增量的过程还早呢,我们总存量住宅200多亿平米,出点头。大概要75%的城镇化需要400多亿平米,还要多一倍。我觉得还早。衡量的标准就是一手房和二手房的销售对比,今年的情况将近17亿销售面积,有3亿多是现房,剩下都是期房,还的很远。存量还没到时候。二手房的销售总量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是1:3,二手房交易是3,一手房交易是1。但是全国平均下来,现在一手房的总量大于二手房,所以还没有进入到存量。

未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不用考虑。至于如何变现金,我觉得你们不用找答案,李嘉诚就是答案。买一块地放那存十年,现在一卖就是翻好几百倍,就是这样的,盖一个房子过两天卖了,挺好的,有榜样在那儿,只是你有没有本事学。如果你拿的资金便宜,你又有不断的资金,你就这么干。你要是没钱,就是盖个房子就得卖,卖了房子就要拿钱买地,你就要恶性循环,因为你没钱。所以这个发展过程以及转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要想把存量的东西都转入进来,你的发展速度一定和你的资金、和资本市场相应对。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别老想着改,还早呢。

(这一点和孙宏斌的说法是一样的,房产的投资周期很长,你要有能够穿越牛能的钱,另外中的的房地产房产虽然已经进入了下半场,但是还有5-10的增长期,现在有波动,但是长期来看是趋势是向上的。

五、日前,国土部称:政府将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那么中国的房价会降吗?

 任志强:经济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是政府垄断土地的,人家发达国家也发展得挺好的。他们为什么能进入发达国家呢?就是因为他们土地不是垄断的。那么这些国家的房子价格比我们便宜吗?我没觉得。我倒觉得国家垄断土地,比如香港那里的房子很贵,100万港币一平米,中国大陆找不到那么贵的房子。但是美国在第五大道周围的房子大部分都是10万美金以上的一平米,中国没有这么贵的房子,人家的土地没垄断,旧金山也有很贵的房子,洛杉矶也有很贵的房子,还有西雅图都有贵房子,和这个没什么关系。不要以为垄断不垄断起决定性作用,其实没关系。完全市场化就是市场决定的,从全国的情况来看,1998年2000块钱一平米的房子,大概用七到八年的时间突破了3000块钱,然后用五年到六年的时间突破了4000块钱。但是从6000块钱到突破7000块钱一年的时间,就是因为大量的房价涨价是在2004年“831”之后,土地被政府垄断,而土地的价格飞涨。去年我们土地出让的收入已经超过了5万亿,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过去都是3万亿、4万亿徘徊,去年超过了5万多亿。也就是政府在往外抽老百姓的血,你让房子还得拼命压,不让它涨价,这有点难,所以这是个两难的事。钟教授说屁股坐在火山上,一会儿就烧焦了。这是很麻烦的事情。

自己简单总结几点:

房地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再城市化进程远没有结束的今天房地产不可能产生太大的波动,长期来看趋势还是波动向上的。

房地产行业的政策特别多,所以它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不管是什么政策,我们都可以利用它。但你必须要明白一点,房产投资的周期都比较长。投资都是反人性的,在房地产行业也是这样,在打压房价的时候,是你想办法买房子的时候。而在钱不值钱的时候,你要卖掉不好的房子。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房子,多借点钱。

房产税有可能只是一个舆论宣传工具,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房地产只能波动向上,房子还是大多数老百姓最安全的投资品种。但是现在已经是房地产的下半场一定要选好自己的标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大佬们如何谈房子及自己的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fc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