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到年轻的状态
今天早上泡好了药,上班路上才想起忘喝了。在单位与领导打完招呼,低头一看,拉链忘拉上了。哎,如此尴尬。
回到办公室,呆坐椅子上,想想,最近几年这种事发生的次数开始变多了。自己才58岁,就这样了?
我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还可以。平时跑跑步,也注意饮食,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所以出现上面的状况,心里有点不甘。
我还是仔细想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手机和头条肯定是罪魁祸首。我一有空就看手机,看坏了眼睛,也削弱了心智,导致反应越来越迟钝。看头条,见到与自己意见相同的消息,就高兴。翻到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信息就烦恼。情绪总是波动,尤其不好的情绪影响心情和行为状态。
零社交也是一个原因。仅四年来,各种交往交流聚会几乎没有了,参加公共场合的活动也很少了,公开讲话的机会也少之又少。语言组织功能和表达能力肯定是大幅度下降了,所以说话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事时有发生。
年龄,这算是给找了个欣慰自己的借口吧。年纪大了,糊涂了,所以尴尬事多起来了。好像事实的确如此。年龄就是规律,让人不得不低头。
难道就这样浑浑噩噩,慢慢变老,最后痴呆?还是做点什么吧。
与天奋斗,现在我奋斗不了了;与地奋斗,现在我也奋斗不了了;只有与自己斗!
首先,平时减少看手机的时间,腾出时间练练字,增加动手的时间。十指连心,说的是动手能锻炼大脑。也可以背背诗,保持一下严重下滑的记忆力。练字和背诗也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看看纸质书。总之,不看手机,还有许多有意义的事可以做。
其次,继续写写小作文,刺激刺激已经生锈的大脑皮层。看到美篇上有点阅读量的小作文,心理上也有一丢丢的满足感。
最后,口头表达能力也需要维持住。“沉默是金”,这话其实害了中老年人。怎么开口说话,怎么讲话,怎么讲好话,如何让自己的话不讨人嫌,本来就是很重要的事。话能说到点子上就是有水平,能清楚地表达想法是讲话最起码的要求。一个人讲话水平可以不高,但至少要达到最低要求,应该达到及格线吧。所以,从现在开始,练习讲话,从把话讲清楚、讲好做起。自己曾经大会上可以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小聚场合也能幽默诙谐、娓娓道来,现在就把过去可以做到的给捡回来些,再启压力刺激模式,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精神状态,防止痴呆吧。
人到中老年,身体肯定不如年轻时候,但通过有意识的办法去保持年轻时的状态还是有可能的,有那么多活到老,学到老,精神矍铄的前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路生梅,今年80岁了,至今还活跃在医护活动事业上。
回到年轻状态,既是想法,也是行动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