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犹”趣的思维》 悟育儿之道

读《犹”趣的思维》 悟育儿之道

作者: 宋馨 | 来源:发表于2021-09-25 17:48 被阅读0次

遵照工作室安排的九月份读书计划,我走进了《“犹”趣的思维》这本图文并茂、耐人寻味的好书。作者蓝龙是以色列混德国血统的犹太人,但因为在中国工作、生活多年,已经很精通中国文化。

教育内卷愈演愈烈,结果只提高了分数线。孩子在家里,父母、孩子之间的谈话大多围绕学习成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父母认为孩子不理解自己。孩子到了学校,老师也希望停下来“不卷”,可教育质量是一道杠,大家都卷,你不卷,学校、家长就认为你不是好老师。没人问过孩子累不累,或者明知道他们累,但谁都无可奈何。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我们所教的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呢?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会不尽相同。书的第二页,蓝龙的父亲自述育儿经的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对我来说,比起养育一个成功的孩子,我更想要培养一个健康的人。”电影《你好,李焕英》里,那一句台词:“我的女儿,我只希望她健康快乐就好。”,泪目了多少人。父母们,问问自己吧,你想教育出怎样的人?

反观我自己深深陷入了对“学渣”儿子的焦虑,控住不住的情绪常常袭击他,事后在我们彼此的心上刻上一道又一道的伤痕。即使我是一位教育工作者,道理都懂却逃不开愚者的怪圈。

好在,国家出台“双减”政策,解决了学生写不完的作业,睡眠严重不足的问题。儿子赶上了好政策,放学回家一点儿作业,一会儿就能搞定,作业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睡前竟然看起了书,他高兴我更高兴。空余下来的时间,父母们是不是该思考如何让孩子这一天有意义的结束。或许是同伴间的玩乐,或许是亲子间的亲密谈话,或许只是互不打扰,他玩你看,互相陪着……我真的仿佛看到了孩子们重绽的笑脸。

“双减”政策的目的就是让教育回归本质,是加强学校立德树人的主导作用,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价值;是突出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和能力;更是呼吁家庭的言传身教,充分开发孩子的潜能,为成才奠定坚实基础。

看到书中这幅图片你会想到什么?一把断腿、打绷带支离破碎的大椅子妄图修复一把只是螺丝松掉的小椅子。像不像,自己不学习不进步的家长整天“教育”自己孩子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小椅子的满眼惊讶仿佛在说:“凭什么?”放在工作、婚姻中同样适用吧!先提升自我再改变他人。以身作则永远是育人良策。

第二幅图,充满智慧的大家一起看一看它讲了什么?

左图:一株幼苗如何长成参天大树?

右图:高高在上的人压迫女孩儿挖树坑

智慧的你一定发现了:用问题来领导而非用权威施压,用你的职位去赢得人们的信任,而不是让他们畏惧你,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和空间,而不是使其一味的顺从。这不正是教育或管理的真谛吗?无论你在生活中扮演何种角色,父母、妻子、丈夫、儿女、领导、下属,民主永远比强权压制管用,只要管理者拥有足够的耐心,总会解决问题,魏书生老师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深得广大教师的拥护。

先不要看图三,我先提一个问题,大家在心中有个答案。你的孩子放学回家后,你通常会问他什么?怎么问的?抑或压根不问。我先分享我的答案:我会惯性问,儿子,你今天学了啥呀?儿子会努力的想呀想,然后告诉我课堂上老师大概讲解了哪些内容,通常一两句就结束了,我还会接着问,你学会了吗,儿子答,会了。每每如此。蓝龙在书中说:“应该问孩子提问了什么?而不是学习了什么?”有一瞬间的大脑停滞,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儿子回来偶尔会两眼放光地告诉我老师表扬他了,因为他举手回答问题了,我也仅仅想到说明儿子课上认真听了,却忽略了他那一闪而过的热情,我甚至从未追问过他回答了什么?为何受到表扬?我相信他一定记得清清楚楚。反而挨评了,我一定会一探究竟。

做父母呀,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作为人快乐的活着,陪着他,难过,高兴,我是他最重要的人,无可替代的妈妈。

愿所有人读一读此书,你收获的可不仅仅是犹太人的致富之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犹”趣的思维》 悟育儿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vix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