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有的人发音很好听听着很舒服,但是有的人说话就听着很别扭,就会说语感不好。
语感关乎的什么呢?那就是输入,关乎于声音,关乎于听。
语言先是只有听说,人们为了记录,发明了字母符号来代表音。
所以,听到的语言> 说的语言>读到的语言>书面语言。
启蒙阶段,应该让儿童把主要精力花在对外语声音的掌握上。
小朋友刚开始来说,扩充词汇量不需要正规的学习场合。
生活中,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小朋友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都不会构成太大的问题。
孩子先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建立图像和声音的直接对应关系。
被大学四六级听力虐过的宝妈肯定清楚,很少人能够把阅读理解的文章完全听懂,甚至很多时候简单的问答都没有完全理解,但是看到文字就很简单。
就是因为从小听的少的原因,听力理解远远小于阅读理解。
大家对原版绘本有了解的都会发现,国外对阅读非常重视,也就是对阅读能力也非常重视。
对于幼儿到小学阶段,都会有大量的读物,也会专门做分级。
小朋友在6岁之前对阅读能力不做要求,喜欢看什么就看什么。这个时候的听力理解是大于阅读理解能力的。所以6岁之前孩子的听说能力是发展最迅速的。
6岁之后,阅读能力就会迅速增长,阅读能力培养的好,孩子将来读书就会很轻松。
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外的物理等很多领域会常出现诺贝尔奖的原因。
中学之前,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上限是他的听力理解能力,就是说孩子能看懂的,不可能超过能听懂的。所以,要通过听力难度的增加带动阅读的提升。
希望宝妈对于孩子的中文,英文的听力理解都做一个小小的思考和规划。用听力理解带动阅读理解,从而为将来打基础。 好啦就说这么多,大家有想法的可以一起讨论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