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回到“讲书”这个话题,前面谈过讲书能帮助我们读懂一本书并融汇成自己所有。讲书其实是内容的再创作,书中提到讲书需要了解两大原则:一是以书为据,准确把握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二是讲书不是单纯的摘要,它是再创作。注意“再创作”并不是抛弃原本书中要表达的意思,而是在保持原本意思的基础上加入很多创作的东西在上面,然后通过自己的语言使其通俗化,得以让人们理解。就是说采用降维的方法讲给别人听,把原本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让别人听的比原文更加清晰明白。
关于原文和再创作的比例及尺度问题,原文中谈到了以下几点:01.原文写得好,把它直接念出来就好,但要控制比例,通篇文章照搬的比例最好不要超过原文10%;02. 要善于利用故事讲清道理,但再创作不管是个人观点、论证方式还是联想、举例等方式延伸出的内容,都是为证明书中的观点而不是要证明自己的观点;03.如果解读时人为换成自己的观点,一定要明确说明这是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个人思考,与书中论述的无关,仅供参考。04.遵循原书逻辑,可以有目的性地侧重内容,但最好还是按章节顺序进行。
讲书需要构建坡道,坡道的目的主要是让观众重视这本书,让听众觉得这本书有意义。坡道可以是惊心动魄的故事开头,可以是生活场景代入,也可以是出其不意的陈述句,更可以是自己制造的亮点等等,它是建立在对书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经验、故事或书里能够打动人的内容,一开始就抓住听众的注意力直击主题,把最珍贵核心的内容放在前面讲,听众重视了,才会继续听下去,越听才会越重视,所以开篇一定要让别人觉得他得把这本书给听完。
坡道讲完之后,接下来论述一下背景,记得要把问题的重要性和造成的焦虑进行阐述。再之后进入正文,对待正文不仅要充分运用实验研究数据、真实案例给予论证,也要有所取舍,归纳合并同类内容,提炼有价值的素材。最后结尾部分呼应主题,升华全文内容。
关于讲书要不要写书稿或书摘,作者观点是不建议,作者认为只需要画一张思维导图,建立坡道,然后慢慢延展下去,最后收尾即可,因为听众若是听出你在背稿子,立马会失去兴趣,其实思维导图无形中就会培养你回顾和创作演讲的能力。
讲书还需要什么准备吗?01.复盘思维导图重新熟悉内容。02.平常心去讲书,不用特意取悦听众。03.积极与听众互动,接受反馈,讲出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04.不要担心对方认知水平高,每个人都有知识盲区,要积极实践,建立敏感性。05.学习各种人物讲话节奏,刻意练习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形成自己的风格。06.不断扩展自我认知边界,广泛地阅读。
书中最后谈到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以及私家思维导图的公开,感兴趣可以翻开原文进行阅读。
磕磕巴巴地终于完成了六篇短文的编写,虽然最初目的是想通过书写来输出,加深书本的印象,但是始终没能建立一个坡道和流畅的书写脉络,更多的是总结和概括书中的内容,并没有形成更多自己的观点和特色,希望能再接再励。共勉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