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爱弥儿》,读到农业是诚实的,值得尊敬的第一职业,是为爱弥儿的第一职业。
是呀,每个人不管学习多少知识,不管拥有多少财富,他的胃也就那么大,不大不小,没有食物会饿死,吃多了会撑。如果有一天一无所有了,最起码还可以找个荒地开垦开垦,种些吃的,不至于饿死。
在农业文明的年代,农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在农耕文明时代,那是绝对的优秀!到现在,还有人戏称中国人到哪儿都种菜,雪窝里,沙漠里,甚至太空,都有中国人种菜的身影。
然而在农村却有很多的土地撂荒,而原来的“好土地”也因连年种植单一作物,化肥农药等的施用等等出现了土壤板结,土壤盐碱化等问题。甚至有不良商人想把没办法种东西的土地以次充好换取工业用地指标。这种种问题都让我这个农人深感痛苦。
某天走在路上,突然看到铁皮上写着工业用地15000元/亩,而就在不远处我租种的菜地仅750元/亩,在老家就更便宜了,400元/亩,同样是土地,何至于差这么多。而这个价格也肯定是有人愿意出的价格,因为生产的附加值高。
疫情的封控让我对于城市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封城期间,这个英国小镇如何依靠本地食物体系渡过难关?》深有感触,可以说很多想法都跟我的观念很一致。
我就想我们在本地建立一个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盟:本地农场与本地小区直接对接。让产品可以直接运送到消费者手中,一个农场辐射周围的好几个小区。当然这一个区域也并不是只有这一个农场,消费者也是可以进行选择的。还有就是零散的小农也有一个组织,也可以直接与消费者对接。这样生产者可以不是为了产量而生产,而是生产更加健康的食物。消费者可以不用很远就可以到达农场,见证自己食物的来源,我想如果他看到自己吃的东西是农药喂出来的,他肯定会后怕吧。
而食物也不用经过很远的运输就可以到达消费者手中,也不用非得冷链,食物变得更新鲜了,也减少了食物的碳足迹。消费者也可以自行去采摘食物,体验这种收获的喜悦。
这样,流通环节减少,这中间的盈余一部分返还给生产者,一部分返还给消费者。其实更多的应该是返还给我们的土地。
还有在小区里的绿化区域,不要全种成树草皮,留一些作为社区菜园。小区里的大爷大妈们就有的忙了,大家谁到了那儿想帮忙就干会儿,也可以报名做志愿者,收了菜分给各家。社区菜园另外还肩负着让孩子们学习农业知识的功能,孩子们每个都会拿着小菜苗种菜。
不知道这个梦想何时会实现,但我相信会有实现的一天。我想首先实现的应该就是我们这城乡结合部的小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