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争取出来时间去送孩子画画儿,她去课堂的时候,我在外面的大厅等候时候,看到一位家长和老师聊天。是一个五岁男生的爸爸和老师在聊孩子平时在家里的表现,询问是否正常。
老师举了自己家孩子的例子,说明这些都正常。
他们完全都没有注意到一下课孩子就准备打开外面的门,是准备要离开的节奏,家长和老师都阻止了孩子。接着聊起来。
孩子在一边很无聊,这个时候老师和家人已经错过了对孩子当下状态的关注。
家长希望通过跟老师的沟通了解孩子,对于爸爸来说很难得的关心。因为很多爸爸大线条是不会到疑虑行为是否正常的。
孩子在一边摁响了火警报警装置。老师一边关掉警报,一边说,消防员会来的,发现我们这里没有情况。爸爸也在说着孩子不应该这么坐,接着大人们继续聊。
然后孩子再摁推拉门,或者在一边看看,摸摸。要知道五岁的孩子在一边不知道做什么,表面上看是在说孩子的问题,实际上忽略孩子这一阵子,没有关注的过程。
老师和家长都在说的是孩子的发展过程,那么此刻的孩子有没有感受出来这样的人“关心”呢?
以关心的理由大人自顾谈话,完全不顾及孩子在一边说,“到点儿了”。
说的是清晰,是孩子平时说的猫捉老鼠的游戏,孩子的特点。说的是孩子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的那哪些行为是正常的。实际上当下孩子的需求是陪伴,不是大人在一起合计着如何解决昨天的问题。
我在一边看着,对于当着孩子的面讨论这些行为感觉不应该,当着彼此的面类似于告状一样。彼此的沟通,讨论孩子行为的评价,对孩子的自尊心来说,有没有影响呢?还会不会继续信任某一方呢?
十点打电话给相熟的好朋友,她今天休息,约着要晚上去买鞋子。我问她上午做什么,她说要打扫卫生,收拾一下。然后让孩子在家里写作业,每天阅读半小时的时间安排。
还有一位朋友,腊月二十开始,每天都擦家里的物件儿。一直打扫到年三十当天。每天都是趁下班时间去整理和腾挪的,看到这些我都汗颜,因为我总是羡慕她们俩的家里干净整洁,可是她们一有时间就整理,打扫卫生呀,不能紧盯着她们的劳动成果徒留羡慕而已。
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话。就是要有时间就把家里的东西重新规制一下,免得总是在应季的时候找不到衣服,找到时候发现已经过期了。时间不等人的微妙就在于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