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个对中国文学,特别是对喜爱《平凡的世界》作品和作者路遥重要的日子,他离开我们这个星球已经整整30年了。
在微信朋友圈里有幸看到有些路遥老师生前好友,崇拜者,文学爱好者发送有关路遥的纪念文章。
实际上,一个作家能活在人们心中完全是因为他的作品,作品就是作家永生的礼物。人之所以被别人崇拜,关键是成绩。
提到路遥,我喜欢他的几句话 :“像牛一样劳动 像土地一样热爱”“初恋般的热情,宗教般的虔诚。”
这些话对路遥本人来说,是他对文学写作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和生动写照。
而对我来讲,他是一种人格的力量,催人奋进。
很难讲,今天路遥他对我们还有没有作用。但偶尔还会翻起他的几句话,以及他的《早晨从中午开始》。
他的执念,他的向死而生,最终成就了他的作品。
时间流逝,时代在变化。有很多人认为哪些作品还能经久未衰?像路遥这样苦难哲学还有多大的意义?这种劳动究竟只是少数,等等疑问或者质疑,不在少数。
其实每个作家,都会石沉大海,每本书,都会高耸诗阁。这又有什么可质疑或者批判的呢?
尼采影响了很多人,路遥是一种尼采化的超人形象。可不可取,完全在于自己。在以结果为导向的今天,我们不能盲目相信什么,或者说不相信什么!
那路遥的意义何在?文学的意义何在?
我以为它只关乎自我心灵的东西。它也许是精神的化身,也许是你和它的某种神遇,不能过多言说。
你是你,文学是文学,路遥是路遥。
现在有太多同质化的东西,在封闭人的思想,或者自由。
阅读路遥,只是阅读,并不是为了某种外在的东西。
功利主义占了上峰的时候,是作品胜利了,还是我们这个时代心灵的匮乏?
从这里想,路遥是很多人启迪心灵的人生导师。
人生的创造,与不创造,完全由个人如何看待。每一个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但路遥是座高峰。
所以那些功利主义,背负着太多的行囊,怎么能了解一个文学老师路遥的精神世界呢?
困惑的不是时代 而是时代中的每个分子。
路遥不是解药,而是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
他勤奋,执念,那是他的东西。
而我们需要成为我们自己。
似乎太难,所以是废话,一堆废话。
还有人会看吗,不好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