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号的衣服
前几天,恬妞学校让订校服,我问老公是订正好的还是大一号的,老公一脸不悦地说:最讨厌穿大一号的衣服了,当然是订正好的。
其实我是故意问的。
我往厨房努努嘴,示意老公去搞定他那难缠的老妈。
老公兄弟姐妹比较多,小时候家里穷,那时候为了省钱,婆婆都是给他们买大一号的衣服,有时候老大穿完,老二、老三接着穿。
因此,婆婆特不喜欢我一到换季就给孩子买新衣服这事,总会唠叨:
小孩子正是长个子的时候,你就不能给他们买大一号的衣服吗?这样到了秋天还能穿,你看看你买的衣服,只能穿一季。
说实话,我也曾经妥协过:女儿3岁之前的衣服,就从来没有合身过。
那时候,我孩子穿的新衣服,每次都要把袖子和裤脚都给卷起来。不但不好看,而且还会制造各种安全隐患。
结果到了转年换季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些衣服还是不合身。要么松松垮垮的,要么勒肚子,要么就是沾满了油渍、污渍……
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敏感,他们小小年纪其实是能区分出别人由衷的赞美和礼节性的笑容的。
千万不要小看给宝宝穿衣服这事,里面学问大着呢。
所以要想做一个会给孩子穿衣打扮的好妈妈,还是先从抛弃买大一号的理念开始吧。
2
不得体的衣服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做个这样一个公益试验:
他们要测试相同一个小孩如果她以穿得漂亮和脏破烂的两种形象独自走在大街上,路人是否都会留意和关心这个看似迷路的孩子。
结果这个测试差点让这个叫Anano的6岁小女孩崩溃。
当她穿上干净好看的衣服时,路人都纷纷投来善意的目光,而且还有陌生人过来关心她;
当她打扮成一个衣衫褴褛的小流浪者时,路人都对她视而不见。
接着工作人员把试验搬到了商场餐厅, 一开始小姑娘正常打扮,同样获得大家的关心。
当她以小乞丐的形象出现时,微笑和关心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嫌弃,有人甚至担心她偷东西,还有人要求赶她出餐厅。
最后,小女孩因为太过委屈,伤心地跑出了餐厅,她哭着说:
这使我非常沮丧,因为我的脸上布满了脏兮兮的煤灰,我的所有衣服都是脏的,他们都让我走开。
侄女读小学的时候,有次我去学校接她,一路上她都闷闷不乐。
「怎么了?谁欺负你了?」
我刚一问,她就哇地一声哭了,扯着自己身上的衣服说:
我再也不穿这件衣服上学去了,同学们都说我不是亲生的,穿的和捡破烂的一样。
我问她这衣服是哪里来的,她呜咽着说:我妈小时候的衣服。
……
其实,我个人是不反对给孩子穿旧衣服的,我女儿和儿子小时候都穿过亲戚家小孩的旧衣服。
但哪怕旧衣服,也是要以合身、干干净净、大方得体为主。
「人靠衣装马靠鞍」,小孩子也是。
千万不要忽视来自别人正面的评价,这对于孩子很重要,任何积极的赞美都会让孩子更自信。
3
过于华丽的衣服
闺蜜家女儿要上幼儿园,她给我显摆自己为孩子精心准备的几套衣服,小靴子、长纱裙、紧身裤袜、镶着亮片的露肩小礼服。
我一看乐了,这哪里是上学,分明是参加演出啊。
这些衣服看上去很时尚洋气,但幼儿园是让孩子自由玩耍的地方,倘若给孩子穿得过于隆重,孩子会被一身华服束缚着,跑跳做游戏都会不方便。
在日本,每年4月份的开学式是一个很隆重的日子。
开学式前,学校会发给每位家长一张通知书,其中就包含这么一项:请不要让您的孩子穿华丽的衣服来上学。
可千万不要小瞧给孩子穿衣这事,里面的学问大着呢,除了要大方得体,舒适好看,我们还得考虑安全问题。
甭管大牌还是普通款,质量这关一定要严把,一定要选正规厂家、质量达标的,特别是孩子的贴身衣物,一定要选舒适透气的纯棉面料。
另外,像带绳的连帽衫、带亮片、水钻等饰品的衣服,以及紧身等容易引起安全隐患的衣服,也要慎买。
毕竟,相比于漂亮,安全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你给孩子挑的衣服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杨澜25岁的时候,在英国留学参加一场面试时,被拒的理由是穿着随意。
当时她还愤慨于对方以貌取人。
后来当她披头散发穿着睡衣裹着外套去了一家咖啡厅,坐在对面的一位如伊丽莎白女王一样尊贵的英国老太太却给了她一张便签:洗手间在你左后方拐弯。
当她回到座位,又在餐桌上看到老太太留下的另一张便签:作为女人,你必须精致,这是女人的尊严。
杨澜才突然意识到,认真的穿着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审美能力是我们能送给孩子的,最棒的礼物之一。
穿衣透露审美,让孩子学会穿着打扮,不单单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发现美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审美并不是攀比,衣着整洁、得体、合时宜,给孩子带来的最直接感受就是自信。
心理学认为:
孩子的审美敏感期常发生于 2.5~5 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会注意自己的形象,有自己对美的理解。
而他们对美的理解,多是以父母为参照物的。
其实,我们无需惊慌、懊恼,觉得自己没有审美能力,无法给孩子做出正向引导。
我倒认为,我们真没必要刻意去向孩子强调什么是美的。
生活中,我们只需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然后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去认识美、感悟美就可以了。
这一点,欧洲一些国家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他们往往这么教育孩子:
生活中所有的美都是重要的。
你周围的建筑风景,你的谈吐气质,你的衣着服饰,你本人,都是重要的,你都要去了解,都要去追求,都要去思考。
所以欧洲一些国家的孩子,从小就有去观赏艺术活动的习惯。每逢周末或是节假日,他们会去看展览、听音乐会、欣赏演出。
美是一种浸染,是一种传承。
孩子今天的审美追求,自然会融进明天的气质里。愿我们和孩子一起慢慢摸索,善于发现美,并且把美根植于内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