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评者云: “彼之四贤,古今特绝;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虽书契之作,适以记言;而淳醨一迁,质文三变,驰鹜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所谓“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何必易雕宫于穴处,反玉辂于椎轮者乎!又云:“子敬之不及逸少,犹逸少之不及钟张。”意者以为评得其纲纪,而未详其始卒也。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彼之二美,而逸少兼之。拟草则馀真,比真则长草,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总其终始,匪无乖互。
译文:书法评论者说:“这四位才华出众的书法大师,可称得上古今独绝。但是今人(二王)还是不及古人(钟、张),古人的书法风尚质朴,今人的书法格调妍媚。”然而,质朴风尚因循时代发展而兴起,妍媚格调也随世俗变化在更易。虽然文字的创造,最初只是为了作一些记录,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书风也会不断迁移。由醇厚变为淡薄,由质朴变为华丽,继承前者并有所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常规。书法最可贵的,在于既能继承历代传统,又不背离时代潮流;既能追求当今风尚,又不混同他人的弊俗。所谓“文采与内质相谐和,才是君子的风度”。何必闲置着华美的宫室去住古人的洞穴,弃舍精致的宝辇而乘坐原始的牛车呢?评论者又说:“献之的书法之所以不如羲之,就像羲之的不如钟繇、张芝一样。”我认为这已评论到问题的要处,但还未能详尽说出它的始末原由。钟繇专工隶书,张芝精通草体,这两人的擅长,王羲之兼而有之。比较张芝的草体王还擅于真书,对照钟繇的真书王又长于草体;虽然专精一体的功夫稍差,但是王羲之能广泛涉猎、博采众优。总的看来,彼此是各有短长的。
��
注:文中部分字读音
醨(lí)
〈名〉
薄酒
醨,薄酒也。从酉,离声。——《说文》
又如:醨酒(薄酒);醨酪(薄味酒);醨薄(酒薄)
〈形〉
浅薄;不醇厚 。
如:醨薄(人情的淡薄);情醨(交情不深厚,薄情)
鹜(wù)
〈名〉
1.(形声。从鸟,敄( wù)声。本义:野鸭)
2.同本义
鹜,野凫也。——《太平御览》引《说文》
庶人之挚匹。——《礼记·曲礼下》。疏引李巡:“凫,家鸭名;鹜,野鸭名。”
邹穆公有令,食凫鴈者必以粃。—— 贾谊《春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王勃《滕王阁序》
3.家鸭
寨中人又鹜伏焉。——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鹜列(如鸭排列成行);鹜舲(鹜形的小舟);鹜溏(大便水粪青黑如鸭粪的一种病症);鹜没(如鸭潜没水中)
〈动〉
1.奔驰。
如:鹜置(以马疾驰传递);鹜行(疾驰)
2.引申为追求 。
如:好高鹜远;鹜新(求新)
3.游水
领水兵十余人,鹜水直抵南岸。——清· 吴趼人《痛史》
辂lù
〈名〉
1.(形声。从车,各声。本义:绑在车辕上用来牵引车子的横木)
2.同本义
辂,车軨前横木也。——《说文》。按,人挽之车施辂,与驾牛马者不同。
当前辂。——《仪礼·既夕礼》。注:“辕缚所以属引。”
脱輓辂。——《史记·刘敬传》。索隐:“鹿车前横木。”
3.引申为古代的大车,多指帝王用的
大辂、次辂。——《书·顾命》
辂车十五乘。——《国语·晋语》
乘殷之辂。——《论语》
又如:辂车(天子的乘车);辂马(天子乘车之驾马);辂车衮冕(大车与礼服)
〈动〉
1.拉车
服牛辂马。——《管子·小匡》
2.假借为“络”。用网状物兜住头 [hold sth. in place with a net]
服牛辂马。——《管子·小匡》
卒(zú、cù)
1. 卒 [cù]2. 卒[zú]
卒[cù]
〈副〉
1.同“猝”。仓促,急速
2.突然
卒[zú]
〈名〉
1.(指事。小篆字形,在“衣”上加一点标记,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本义: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
2.同本义
〈动〉
1.终止;尽,完毕
2.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副〉
终究;终于
馀(yú)
1.在余和馀意义上可能混淆时,仍用馀:~年无多。
2.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