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纪德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富裕的新教家庭,他的童年是在孤独寂寞中度过的,也许是给了他充分的想像空间。纪德8岁就读于以新教教育为主的阿尔萨斯小学,后来在蒙彼利埃中学和亨利四世中学哲学班学习过,醉心于文学和音乐。20岁时,纪德写出了自传小说《安德烈·瓦尔特手册》,随即开始了自己倾心的文学创作道路。在创作的道路上,纪德先后结识了法国诗人瓦雷里、马拉美、雷尼埃和英国作家王尔德及法国画家阿尔贝·洛朗。1947年,纪德获诺贝尔文学奖。纪德年轻时到非洲旅行,理想主义情绪较浓,对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的残酷性深恶痛绝,因此对当时社会主义苏联十分赞赏,36年专程去苏联访问,受到国宾般礼遇,让他在高尔基的葬礼上致词,与苏联的重要领导在一起,见到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等著名作家,照顾不可谓不周,但他却又发现苏联机制与他所向往的有着很大的差距,内心也十分痛苦。书本出版后,正文六章各有侧重地反映了当时苏联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所存在的问题:经济生活方面,工厂生产效率低下,工人劳动情绪低落,产品质量低劣,人民生活物质贫乏,日用品供应奇缺,商店还没有开门时,已经有二三百人在排队等待。
该书揭露了苏联政治和社会的许多负面现象,引起苏联官方猛烈抨击,包括罗曼罗兰等在内的一些亲苏左翼作家也纷纷加入批评者的行列,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导致纪德和苏方彻底断交,也是一件憾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