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大片《放暑假》正在热映,不少家长苦不堪言,纷纷表示心累。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在家长群疯转。文章里月薪三万的企业高管妈妈,为孩子一个暑假花掉3万5。
-
一趟美国行,10天20000元
-
暑假请阿姨照顾 5000元
-
钢琴考级,每周两节钢琴课,2000元
-
游泳班,2000元
-
英语、奥数、作文培训,6000元
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受到最优质的教育,家长们不遗余力的在暑假期间给自己的孩子报兴趣班、补习班、国外研学……等,而背后庞大的支出却让人不免有些压力山大……
教育这话题再度被提到大众面前——没有昂贵资本,就没有好的教育吗?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而最近上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讲的是印度教育,却拍出了中国家庭面对教育时的酸楚。
你看《起跑线》上的这对父母,也是挤破脑袋要上名校,不要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有学区房,也是各种潜规则,可怜可笑呀。
为了孩子的一切
故事讲述了一对印度暴发户为了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绞尽脑汁,不惜“效仿”孟母三迁,从混迹于富人区,到假扮穷人,只为求得一个贵族学校的指标。
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就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而教育是改变命运的机会,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可能也是唯一的机会。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想过得好些,这无可厚非。可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名校,那可是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家长们当然会削尖脑袋的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去。
爸爸拉吉是一名服装店老板,和妈妈米娅一起,作为白手起家的新晋中产,在小社区里过着富足惬意的生活。但这一切都因女儿的升学问题改变了。
米娅是一个过度紧张的母亲。在她无微不至的保护下,女儿连出门玩滑梯都穿戴得严严实实,冲锋衣、头盔一个都不少。
女儿的幼儿园择校问题让米娅如临大敌,她对杂志评选出的幼儿园一一进行了实地考察。排名第四的学校里,喷泉、花园、马车、恒温游泳池……一应俱全。
但好的私立学校也不是有钱就能进的。和大多数中国家庭一样,这家人面临一个问题:想进好学校,你要先有一套学区房。
他们觉得,对孩子来说,会英语不仅是能力,更是面子,是核心竞争力。所以一家人搬离月光集市,来到高档社区。
策划晚会想融入上流社会、去学校面试时打扮奢华,夫妻俩拼尽全力想营造一个“上等家庭”的假象。但“月光集市”style的舞姿、蹩脚的英文,却让他们成为了“上等人”们的笑柄。
可即便如此,女儿皮娅还是被私立学校拒绝了。得到的解释,是“服装店老板的女儿也只能开服装店”。
拉吉意识到,做生意时,“了解你的顾客,通过他的社区来判断他的喜好”的那套道理,被反用到了女儿身上。
教育已经变成一门生意。
每年政府会让学校为贫困生留出25%的入学名额。为了最后争取一次入学的机会,夫妻俩不得不想了个“损招”:既然上等人做不成,那就做穷人来换取入学资格。
他们再次搬家,来到了贫民窟。
在贫民窟的一家人自然不好过,恶劣的环境,小动物的“拜访”,都让过惯了舒坦日子的他们如临大敌。没有品尝过贫穷的他们险些穿帮,却都被好心的邻居“掩护”了过去。
令一家人没想到的是,这些穷人的人生哲学,却让一心想赢在起跑线上的他们第一次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当穷人们在努力正直地活下去的时候,富人们正在起跑线的战争中厮杀,穷人习惯了“贫穷的智慧”,而富人正从胎教开始学习“赢的秘籍”。
这部影片实际上是用了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描述一个教育方面的现实问题:“是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更重要,还是言传身教让他们成为一个好人更重要呢?”
战争从假期开始
《起跑线》虽然讲的是印度家庭的故事,但是中国父母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挤破头争取优质的教育资源,付出再多也在所不辞。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校长一句“你可以C位出道”爆红网络。
在娱乐圈里,C位是大咖位,是对艺人实力的最好证明。选秀组合团队灵魂人物站C位,教育圈目前双师课堂才是C位。
暑期来了,曾经有段话真实地记录了父母们陪孩子写作业的悲惨场景:不写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呜嗷喊叫,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陪孩子写作业的每一天,简直就是一部灾难片啊!
那么,家长要不要自己辅导孩子功课呢?偶尔娱乐一下就好,不要沉迷于此。老师存在的意义就体现出来了,专业的是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吧!
拥有专业技能的人表面上看起来都很贵。但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这也许是你能找到的最便宜的解决方案。
双师课堂,“双师”顾名思义是指一个课堂有两个教师同时进行教学,一位是优秀的主讲老师为‘学’负责,另一位是辅导老师为‘习’负责,两位老师分工明确,真正做到‘学’和‘习’的完美结合,让学习更有效。
你不可以拒绝更好,富豪们都想尽各种办法再争取这个权利,你却因为不在意的错过了青果双师,怎能不令人叹息!
我在更专注、更有趣、更有效、更放心的双师课堂等你!
文 青果双师课堂整理发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