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
我申报的课题是“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课堂问题设置研究”。下面就我对该课题的思考、梳理的相关文献以及所做的一些思考向各位专家做如下汇报。
引发我研究该课题的原因
一是课堂问题的繁杂、低效。在教学实践中,课堂问题的设置至关重要,它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可以让课堂教学的价值提升,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在实际教学中,课堂问题多而无效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了。什么样的问题是高效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一直是教科研研究的一个关注点。能够设置有价值的问题也对改变我们现实的课堂教学帮助很大。因此,这个教学中最基础的环节引起了我的关注。
其次,是新课标的趋势环境和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新课标的提出让我们重新把对学生的培养定向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一个终极指向指向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而一个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是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社会人的关键。语言的学习对思维品质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借助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问题设置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思维品质的提升做为目的来优化的课堂问题就成了我研究这个课题的初衷。
基于此,我通过中国知网以及一些书籍对国内外的相关现状进行了初步的梳理,现对我的梳理情况汇报如下。
根据课题,我从思维品质的培养和课堂问题设置两个方面对本课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思维品质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厘清思维品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发展状况,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个恰当的视角,我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知网)上进行了高级检索。检索库为:全部期刊、硕博论文、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检索时间为2018年10月20日。检索匹配为精确。在期刊类我们的检索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次检索主题为“思维品质”,检索结果为2978篇。第二次检索主题为“思维品质的培养”,检索结果为859篇。第三次检索主题为“语文思维品质”,检索结果为7篇。
我从中筛选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度较高的期刊25篇,其中主流期刊、核心期刊10篇,优秀硕士论文3篇。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思维品质对智力发育和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国内外学者在这个方面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研究。国外的研究主要从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皮特森、帕瑞克、艾瑞克、托马斯等人都提出课堂某些行为的改变对思维品质的提升有重要影响。国内思维品质关于思维品质的研究始于心理学领域。其中有心理学家朱智贤、林崇德、杨清等人。
思维品质的发展维度
赞可夫认为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重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林崇德教授提出了思维品质所具有的五个维度: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这也是本课题所依据的主要出发点。
思维品质培养的具体路径
亚漾认为改变评估方法,田纳西认为改变教育体系结构、改变教师认知、提升技能的复杂性可以培养思维品质。
王彦提出具体问题的深入思考可以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借助已有知识发现新问题可以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启发、诱导、训练和发展来培养思维的整体性。
张西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进行交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会产生情感的互动和思维的互动。这是培养思维品质的一个主阵地。
针对语文这个学科来说,品读、感悟,质疑、提问,进行探究活动都是一些具体的措施。
综合说来,思维品质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思维素养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是可行的。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培养思维品质的手段,但是都是比较零星和不成体系的。如何能够让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有据可以,有法可鉴,还需要我们思考和完善。
(二)关于课堂问题设置的文献综述
相对于课堂问题来说,关于提问的研究文章很多。因此本课题研究的课堂问题指的是教师在课题问题中的提问环节。也就是关注于提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时机提问?如何体现问题的层次性。
现对梳理的文献做如下汇报。
问题的渊源
这个方面是研究比较成熟的部分。比如从国外的苏格拉底和国内的《学记》开始就已经对问题的意义和作用进行了详细地阐释。
问题的功能和类型
这个方面的研究也是比较成熟。国内外学者也分别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设置问题的策略和问题设置的有效性
近年来,有些学者就对有效提问和无效提问、低效提问进行了区分,使人们更加明白有效提问的特点、原则和策略。他们认为,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和层次性,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映,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但在现实教学中,问题的难度和层次性会因学科、教师、教学环境和学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很难把握其标准。
这就涉及到问题设置的相关策略。国外学者发现
可以从改变教师的自我中心意识,转换问题的角度,提升问题的层次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国内学者有的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的从问题显现的方式、方法、语气,有的从预设优质问题,有的从教学方式、师生关系、教学质量观,有的从优化丰富问题的维度、深度等方面进行问题设置。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的研究多关注问题设置的层次、水平和学生行为能力的发展,其理论依据多集中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层次,认为提问主要是一种“刺激——反应”的一个简单的循环,没有更多地关注学习是自我主体的意义获取过程。国内的学者从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角度出发就问题设置的结构也进行了归纳,但由于没有对思维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分析,因此表面看上去很是光鲜,实际操作性并不强。
综合来说,本课题着重对思维能力进行分解、分析,力图从具体的思维维度入手,探讨设置怎样的课堂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第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有效、分层的课堂问题设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的问题设置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第四,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相关概念已罗列在开题报告中。本课题依据的理论主要是建构主义和林崇德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
第五,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除了思维品质培养和问题设置的常规研究以外,我拟定从思维品质的敏捷性、严密性、深刻性、批判性、独创性来探讨如何设置问题,同时针对语文学科的具体特点拟定从不同文体的教学来探讨思维品质培养的不同层面。
具体的研究成果、方法、预期成果和可行性分析参看开题报告。
以上就是我针对本课题的相关汇报,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