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年轻的时候找工作,面试官跟我讲说找工作是很辛苦的,但是找到工作以后就没有那么辛苦了。之前我不是很懂她这句话的意思,后来才渐渐明白,原来上班到一定时间后会有熟练度加持,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工作后是有一段相对安逸的时间,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舒适区。
舒适区,名词,从英文直译而来,意思是指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
所以我们更多的是提出要走出舒适区,跨越到发展区。那不管是走出舒适区还是呆在舒适区里,首先有一点,你要认识到或者说自己要到过这个区域,这个阶段。什么是舒适区呢?你得认可你现在的状态,乐于呆在这样的环境中。
纵观周围,活得心安理顺的人并不多,大家都对自己不是很满意,这样也就谈不上是否舒适了。焦虑紧张才是我们现在人的常态,在这种情况下,谈舒适区有点过了。还有一种情况,也就是我们讲的要走出舒适区,就是人到中年,我也不想奋斗了,不想给自己很大的压力,降低期望值,只想就这样不劳心劳力的活下去,而且因为我们暂时在工作中也能够得心应手,这个时候应该算是处于舒适区了。
但是这个舒适区能让我们呆多久呢?世界变化如此之快,今天熟悉的明天不一定还认识。和菜头老师把舒适区当做认识旅途中的一处彼岸,认为当人们对现实并不满意,对自己并不满意的时候,就会渴望舒适区的存在,渴望抵达那里,因为在那里没有眼前的一切问题,一切负面情绪。
我理解的舒适区是一种束缚,是当我们在一个环境中呆久了后不敢变化的牢笼。这样来理解的话就是即便这个环境对于我来说一样不满意,但是我还是害怕改变,害怕走出去面对陌生。所以,我们不是为了到舒适区而努力,而是为了摆脱这种思维的惯性而要挣脱这个舒适区。
这样看来,舒适区永远是个相对概念,也是个临时概念。觉得工作得心应手的时候,也许行业稍微波动一下,人就一下子掉了出去。觉得生活一切美满如意的时候,随时也可能出现旦夕祸福,谁也不能保证永远幸福下去。不需要选择主动离开,人迟早也会从舒适区里掉落出去。生活是动态概念,幸福也是动态概念,舒适区同样不会是个例外。
所以我们要保持的是自己能有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和能量。在可以停下来休息的时候,适当休息并保持远行的能力;在奔波的时候,给自己的心找一处可以休憩的场所,让自己依然有足够的动力去创造更好的未来。尤其是在处处完满,一切称心如意的时候,去找寻一点所谓的“生涩”。在舒适区里往下稍微再挖掘一下,也许就会发现自己之前的舒适,只不过是因为知道得太少,以为自己已经做到了最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我们常说的要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想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是快是慢,是休息还是奔跑,都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就好了,因为我们的心是安定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9795160/41752ad8ef4d8291.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