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学习交流的需要,一大早出发,从A村去往B村,两村同属一个县,不同的乡镇,相隔80多公里,在地图上看了下,几乎是从县域的东南角到了西北角。
出发时,是在海拔2200米的地方,穿七分袖加外套,还凉飕飕的,到县城吃了汤汤水水的热腾腾的早点,才微微出汗,有了点夏天的感觉,太阳照耀着大地,欣欣向荣的样子。
出了县城,很快就到了盘山公路上,左转右转,右转左转,Z字形的回头路就是脚下随时要走的路。
这样绕了两个小时,总算到达目的地,大家开玩笑说,不管乘客晕不晕车,司机都绕晕了。
途中经过的一个有明显路牌的地方,停车稍事休息。手机搜了下,那里海拔2400米,据说冬天最低到过零下10度,不管啥季节,一下雨就要穿羽绒服的。
目的地B村则是另外一番景象了,那里海拔约1500米,一下车就感觉温度明显高出来不少,听说前几天38度,热得没法睡觉。
走在村子里,阳光热辣辣的,稻田里正欢畅长着的秧苗已有了不少低垂下来的稻穗儿,禾苗的清香随微风轻扬,让人忍不住深深吸几口,好把那香味吸进肺腑,滋养内在。
村里的人热情地邀请我们过段时间来水田里一起捉鱼,稻鱼共养的方式,天然和谐,令人不由遐想起米香鱼肥的收获场景。
才走不大一会儿,身上的汗已经顺着前胸后背流淌了,就这还是在时不时有大朵云彩遮过来给人纳凉的情形下。
想起曾来过的那次,半路里下起大雨,温度骤降有点冷的感觉,不由感慨仅相隔80公里的两个地方的四季变换,真是一日四季、一山四季。
造化的神奇,大约就体现在这立体气候场下点点精细的摆布上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