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知后觉”这个成语,大家应该经常听说,其实对于这个成语,我个人来说,是挺反感的,因为正是在人生的道路上,你处处都比别人慢半拍,导致你反应迟钝。
每年九月份,都有一大批的人走进大学校园,他们心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希冀,憧憬在那里开始新的篇章。
但有时候,希望越大,带来的失落感就越大。
你要问问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最为后悔的事情是什么,他们大多数都会说:如果我早知道XXX,那该多好!
确实,如果在上大学之前,有人跟你说的只言片语,对你产生真正的共鸣,而这个共鸣,促使你花费四年的时间去践行,那四年后,或许你的人生轨迹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果说高考结束后每个人都驾驶着一架崭新的飞机启航,有些人起飞前微微调整了方向,终点不再是荒无人烟的热带岛屿,而是处处繁华的发达城市。
先知先觉,意味着你比别人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而不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我们常说思维超前的人才会赚到钱,思维超前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先知先觉。
其实大多数刚刚毕业的高中生,潜意识里,一直被“先苦后甜”这个凝聚古人智慧的毒鸡汤给毒害着。
老师、家长、亲朋好友次次在你面临巨大高考压力的时候,二话不说,就拿出这个成语甩给你,仿佛听到它就能包治百病一样。
于是们在自己每每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咬咬自己的手臂恶狠狠地对自己说:
等高考结束之后,我就可以逃离这样的苦日子,所以一定要坚持。
我想我们都曾有过这种经历吧。
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当你日复一日地对自己强调这样的观点,以至于你到了大学,不知不觉地将这些想法,一一变成现实。
该去上的课程,你一一选择逃避;该去跑步和健身的时候,你宁愿宅在宿舍里,蓬头垢面地熬夜打游戏;该去图书馆翻阅各种经典书籍的时候,你找出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欺骗自己,什么刮风下雨,什么家事国事,都是你千万种借口之一。
高考三年拼命压抑着的“苦”,你终于可以花费四年的时间,用所谓的“乐”一一稀释掉。
如果你抱有这样的一种想法,那恭喜你,你进入了梭罗所说的“舒适性的麻木”的状态。
在这个状态中,你感觉不到任何的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浑浑噩噩,毫无目标的痛苦感,在你心目中却是非常舒适愉悦的处境。
如果你还在象牙塔,不知道人间疾苦,警惕“舒适性的麻木”,希望你做到以下的几点:
1,走出自己的舒适区,进入“延伸区”。
适当给自己一点压力,而不是让自己每天都过得非常轻松。
炒一辈子的饭菜,并不能代表这个人就可以成为顶级的厨师,如果他一直在重复着相同的招式,那只能说明他把一生的时间,都浪费在机械式的工作之中。
正确的方法,是每天都进步一点点,逼迫自己琢磨着如何做出更加美味的饭菜,只有进入到“延伸区”,才有可能感到创造性的紧张。
2,你现在的“甜”,其实是你将来的成本。
很多大学生,很少具有强烈的成本意识,原因无非就这两个:
第一,你现在整天在校园里浪荡的成本,其实是由你的父母来承担。
你衣食无忧,每个月都有固定额度的生活费,而且这个生活费,还会随着通货膨胀而水涨船高,你试试进入社会后,还会遇到这等好事?
第二,你现在虚度光阴的成本,没有一下子给你带来致命的损失。
你看,逃一节课对于你来说,一点影响都没有,学期末找同学的读书笔记狂补就行了。
你看,今天没有去跑步对于你来说,一点影响都没有,只要身体还没有出事,自己也算是健健康康的成年人。
你看,半个学期沉迷在王者荣耀的厮杀中对于你来说,一点影响都没有,只要有生活费可以拿,有毕业证可以领,自己毕业后就不会被饿死。
你的底线就是这样被一点一点突破掉,明明自己投入了许许多多的成本,还不断地欺骗自己:没事没事。
早点知道你坐在教室里付出的成本,你才能明白,不是每个人都像你如此幸运。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机会和你坐在这里,一起看风花雪月。
高中的应试教育,其实给我们设置了一个最终的目标——大学,而到了大学之后,再也没有人为我们设置目标了。
就如同你驾驶着一辆汽车,之前一直在通往大学的隧道里,出了隧道后,发现有无数条道路可以选,你首先感到的不是惊喜,而是一下子懵了。
人一旦懵了,很容易做错事而不自知。
我身边很多已经毕业的同学,回忆起大学最为后悔的事情,莫过于事事都想要完美无瑕。
这样的完美无瑕,包括但不仅限于:
社团交际、学习考研、恋爱感情、工作实习......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所谓的完美无瑕,其实给你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而你的精力又十分之有限,你不可能像谁谁谁一样面面俱到。
可能你会跳出来骂我这是毒鸡汤,然后跟我列举身边的谁谁谁学业、社团、感情都没有耽误,别人能够如此完美,凭啥我不能做到?
讲真,有时候,你还真的不具备谁谁谁的条件。
那谁谁谁家境比你优越,家庭和谐,父母相亲相爱,而你的家庭环境,不但达不到和谐的程度,父母还经常吵架。
他的家庭没有给他造成半点负担,反而给了许许多多的助力,而你的家庭,先不说助力,能不给你捅娄子已经谢天谢地了。
在你的精力被原生家庭分散之后,你还不想着把剩余的精力集中于一点,而是想着如何事事完美,称王称霸,恕我直言,你就是个大傻逼。
最佳的办法,不是想要什么事情都做到完美,而是应该琢磨,如何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火力,只干好一件事情。
我理解高中生刚到大学,没有朋友,孑然一身的处境,也知道在那个时候,你想要做的,不是培养什么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考虑如何尽量快地融入群体,进而找到可以时时陪伴左右的伴。
而贯穿整个大学生活,不应该是大群大群的人,而是你做为一个个体,如何在这四年里,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
群体生活有不少好处,它可以在你孤独无助的时候,给你伸出温暖的小手,牵着你往前走。
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当我们融入一个群体的时候,记住我用的“融入”这个词,意味着我们有一些原本携带着的特质,需要遗弃掉。
所以,当你在考虑加入某个社团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想清楚,自己舍弃掉的东西,是不是可以换来真真实实的开心和快乐。
想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需要我们以不同的观点来观察问题。
上大学的时候,一定会遇到许多人跟你抱怨自己有多么努力,但努力到了最后,却一点结果都没有,然后又找了“结果不重要,过程才是最好的风景”来安慰自己。
但实际上,结果真的不重要吗?
我们辛辛苦苦努力了三年,才来到了大学这座象牙塔,然后自己花费不少的精力、时间、金钱在某件事情之上,到最后,没有产出,你跟我说:这都不重要!!
可实话是,结果非常重要。
如果你做一件事情,次次都没有做成,那一定是某个环节上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找出问题的所在,日后加以改正,比挖尽心思安慰自己要高明地多。
人天生有自怜的情绪。
真正的强者,勇于直视血淋林的结果,但有一个前提,是他意识到独立思考这项技能的存在。
还记得年少的梦吗?
还记得高中生涯许下的愿望吗?
是不是大学毕业结束学业后,一直在感叹怨恨自己,如果早知道……
希望三十后的你,别再对二十岁的你,再说一句,如果早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