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北辰
来源 | 鲸落商业评论
把人体冷冻起来,待到未来再复苏,这个想法至少可以追溯到1931年的科幻小说。而随着“第一批冷冻人现在怎么样了”不久前登上微博热搜,人体冷冻这项游走在伦理边缘的技术,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当然,这注定是一项极其小众的技术,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小部分人笃信,只要让他们的亲人“住进”液氮罐里,许多年之后的医学进步,会让他们的亲人起死回生。
据报道,目前世界上只有4家可以独立完成人体冷冻的机构,其中1家在中国。目前世界上冷冻人的数量接近500人,其中有10位中国人,这里面既有著名企业家,也有年仅13岁的小男孩。而在这10位冷冻人中,只有两位是自主参与的,大部分是来自他们家属的决定:有的是子女对父母的选择,有的是父母对孩子的选择,有的是丈夫对妻子的选择。
那么问题是,这种选择意味着什么?
失效的帕斯卡赌局
无论如何,这是一项昂贵的选择,以全球首屈一指的人体冷冻公司Alcor为例,早在几年前,他们的收费标准就已十分高昂:全身冷冻收费大概20万美元(约合135万人民币),只冷冻大脑大概8万美元(约合54万人民币),后续还需每年交付冷冻设备和人员看护等费用。
你或许会问,这样做值得么?
冷冻支持者的回答是:当然值得。
300多年前,数学家帕斯卡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赌局:要不要相信上帝?他的论证逻辑是:如果我信了上帝而祂存在,那么我得永生,收益是无限的;如果祂不存在,损失只是有限的。反过来,如果我不信上帝,而祂存在,那么我将下地狱受罚,损失是无限的;如果祂不存在,收益也是有限的。所以还是信了好。
表面上看,选择相信未来的“医学奇迹”,也遵循同一番逻辑。但事实上,倘若你真按帕斯卡的这番逻辑去选择相信上帝,未免有些过于草率。帕斯卡只给出了一个极简模型,现实中没那么非黑即白,比如:众多“版本”的上帝你选择信哪一个?只靠“信”就真能得永生吗?要是上帝不喜欢你的功利主义动机怎么办?
嗯,人体冷冻亦是如此。恰如果壳网在一篇文章中所言,虽然披着科学与理性的外衣,但人体冷冻的根基,依旧是一种信念。
“想想看,它的永生允诺背后隐藏着多少预设吧——科技将会持续前进,甚至永远加速前进;所有的疾病都将被治愈,连衰老本身都会被打败,都得以逆转;未来的人类将会愿意复苏来自遥远过去的尸体,愿意将这些古人接纳到自己的社会中,并且有能力养活因此而增加的人口;复苏的人能够在语言不通,技能失效,思想过时,举目无亲,身无分文的情况下融入这个早已改变的社会,顺利生活下去。所有的这一切,都不是来自科学内部的可证伪的假说,而是独立于科学而存在的意识形态:这是相信进步,相信超越,相信乌托邦。就这一点而言,它和宗教所允诺的永生并无本质区别。”
真正的问题是,这种“信念”靠谱么?
高昂的情绪价值
我的答案是:至少和宗教一样不靠谱。
人体冷冻的原理并不难理解。首先,冷冻只能在当事人在法律意义上死亡后开始,但冷冻支持者认为,死亡只不过是一个法律规定,并无明确的生理界限,在法定死亡时躯体依然具有相当程度的完整性。理想情况下,在心脏停跳后几分钟内死者就会接受保存剂注射,替换掉体内相当一部分水分,这样在随后的冷冻过程中,细胞内部就会发生“玻璃化”过程,不会结冰,因而也就能保存许多结构完整性。倘若一切顺利,未来的技术进展就能利用这些资源重建一个人。
然而,以我对生命科学的粗浅了解,现阶段的人体冷冻,是对个人财富的最后一次掠夺,因为他们真的不太可能复活。
实际上,人体冷冻这项服务在学术界的名声很差,尽管低温和生命的维持一直处于十分微妙的关系,但大部分学者对人体冷冻持否定态度。因为当前人类的技术水平,大概只能达到让秀丽隐杆线虫这样由1090个细胞组成的,我们掌握得极为细致的生物冻住之后复活。稍微复杂一些的,比如果蝇,可能就没法复活了。
简单来说,人体冷冻技术既没有理论支撑,也没有成功案例,相当于买了一个昂贵的墓地,它只满足了人们高昂的“情绪价值”。在极端者眼中,这种生意和“骗子”没有本质区别,而且一骗就是几十年,付款人还很难追究经济损失。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项技术是有害的。
但任何存在之物,必有其合理之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情绪价值”也是价值,倘若你坚信“希望是比金子还要珍贵的东西”,那么为“希望”二字一掷千金,旁人又何必说三道四。
其实在现阶段,人体冷冻的本质,不是让死人复活,而是安慰活人。光芒虽然微弱,但家属心中无时不在回荡的“万一呢……”三个字,依旧是照亮他们生活的一缕微光,“我的家人可能还没死”的心理感受,让他们选择相信不太可能出现的医学奇迹,因为——
选择不信,他们的日子会万念俱灰。
选择相信,他们的日子会好过一些。
从这个角度,这项技术似乎又没有那么不堪。
毕竟,无论是出于执念,自私,精神寄托,还是自我欺骗,人世间之所以存在这种商业,归根结底,是因为爱。
作者:李北辰(微信公号:鲸落商业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