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总是调侃这样一句话:还记得进百度来干嘛的吗?刷着百度小视频的我,每次看到这里都无奈失笑。
作为互联网和心理需求的衍生品--网红,近年来已经严重侵占了我们的生活。从一开始的直播平台的网红主播,到后来出现的各种抖音/斗鱼小视频,最后连百度新闻也被小视频侵占了。也就意味着,即使卸载掉了小视频APP,只要你需要用百度,你就逃不过小视频的轰炸。 不可否认,小视频的确有着特殊的魅力,新鲜/新奇/不一样的生活/美食/酷炫等等,他们利用人追求愉悦感的本能,持续存在着。你的视频够吸引目光,那就能火,跟道不道德,有没有负面影响没有关系。这一潜在规则让想当网红的人出尽奇招,可以说小视频各种各样的场景,比电视剧还精彩。十几秒的时间成本,更是让人们一个接一个刷的兴起。一不留神,几个小时就过去了。 人的心理特性被利用的彻底。
时代在进步,人们面临的诱惑也变多。
假如你想踏踏实实赚钱,可无处不在的草根网红,总会用他们的豪车豪宅豪华生活告诉你,也有更轻松更快捷的赚钱方法,你会怎么选择? 假如你只是想进百度查资料,首页上看起来很有趣的小视频,只要花十几秒就可以看完,你是看还是不看? 假如你只是打开支付宝看一看余额,消息提示蚂蚁森林要浇水了,你是浇还是不浇? 还有很多购物软件摆出各种优惠活动,买一件衣服一分钟,而因为各种优惠活动要了解,你可能就会花三分钟。 无时无刻,只要你打开手机,你就会无形的因为各种心理陷阱付出你的时间成本。更可怕的是,你可能迷失在里面,失去未来的方向,难以自拔。
迷失于网络诱惑的人更有可能是对未来迷茫,处处碰壁的年轻人。
在这个时代,可能你在跟一个迷恋刷小视频的年轻人说,要有自制力。很有可能,你会被不屑一顾,嗤之以鼻。似乎在告诉你,不要多管闲事。是的,即使话客观上看起来再对,对于他们来说,不够理解他们的话,就是不对。很多时候,他们颓废着刷着小视频的同时,内心充满的也是焦虑。他们不知道把自己风华正茂的青春花在哪里?处处碰壁让他们积累自卑感,不敢相信人生有任何可能,只有从网络中得到的愉悦感才是即时能享受到的。 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成功的途径变多了,但承受的心里诱惑也随之上升了。这就像是唐曾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不仅面临各种妖魔鬼怪的攻击,还要面对美女,美食的精神诱惑。而如今这种精神诱惑无处不在,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触手可得,甚至有的诱惑就是个深渊。 因为沉迷打赏网络主播,花费数万,数十万的新闻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小学生,大学生,穷人,土豪,结婚的,没结婚的。最后结果就是大量钱财被轻轻松松的花掉,然后被主播和平台轻轻松松的赚到,而打赏者的生活因为这些钱的损失,陷入生活的漩涡中。
有人从心理学基础和社会学基础剖析了如今的网红经济。
网红也是IP,它们被分为两类。 一类是从独立三观到整体风格构建的网红,称之为个人IP,如papi酱。这部分占少数。
PAPI酱IP分析:
价值观:崇尚真实、摒弃虚伪、吐槽装逼、倡导自由。
普世元素:生活化场景
故事内容:社会现象+社会情绪
表现形式:恶搞+吐槽
另一类从平台传播层面打造的标准化娱乐产品称之娱乐产品IP,占大部分。
网红娱乐产品IP分析:
价值观:取悦即合理
普世元素:生活化场景
故事内容:段子+卖萌+才艺
表现形式:颜值+互动
前者引领粉丝,后者迎合粉丝,前者生命周期长,后者生命周期短。 而我们大多数接触到的网红都是属于后者。 后者从受众的心里层级分为三种,由低到高为 愉悦感和代入感 ,存在感和参与感, 匮乏感 ,前面提到的巨款打赏女主播的就是属于第三层级。每一层级触及到都是人的本能的一面。越是得不到的越是渴望得到。很多时候,我们都与自己的本能对抗。 在没有网络,电子产品的时代,我们专注于满足温饱,满足生活需求。如今网络诱惑无孔不入,没有生存的压力,我们更多需要的是对抗诱惑引发的本能反应。
为此,我们也发展出了很多方法抵制诱惑的方法: 如通过阅读书籍了解自己的本能,学会用仪式感提醒自己什么是更重要的,学会利用正向的本能对抗负向的本能,更注重自我身心的发展等等。 越是平凡的生活,网红经济对我们的诱惑越大,学会有效的自制,让平凡的生活真正的平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