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10812/6a0e3a4047c752a4.jpg)
我也是。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事,很多麻烦又棘手的事总是让我烦心。
怎么办呢?
读书。
心烦意乱的时候,孤独无助的时候,脆弱无力的时候,书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给我力量、给我安慰、给我拥抱。
其实一个人想找到一个可以好好聊天的人是很难的。
有的人不管你说什么,他觉得都是错的,都会提出反面意见,他从来不考虑人是需要被肯定的。
有的人连坐下来仔细安静地听你说都不愿意,他宁肯一遍又一遍地玩着手机上的连连看。
有的人在听你说完后,给你一个意见,然后让你必须遵循他的建议,否则就拉拢全世界孤立你。
其实当我们需要找人聊天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种求助。因为真正决定要做的事是根本不用再去商讨和诉说的,只是那些自己力量不足或者需要帮助,或者需要别人给予勇气的时候才是真的想找个人聊天,大多数时候我们不需要经济上的救助,也不需要行动上的协助,更多是需要一个肯定,一个愿意并肩作战的精神支撑。
然而自己已经思前想后都觉得困难的事,其实一般是很难得到肯定和支持的,而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还有书,还有书里的人会对你说:
“每一个困难处境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同等程度或者更大的机会。”
“无法绕过的障碍其实只是你的想象,事实上是微不足道的。”
“他选择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他用自己全部的精力、全部的心愿和全部的努力,甚至可以说倾尽一切去实现那个目标。”
你突然发现自己并不孤单,原来除了周围的人,在这世界土的某一个角落还有人和你一样得不到肯定和鼓励,在一个人挣扎、努力、面对失败。
是啊,也许因为我们是特别的、敏感的、少数的,所以在周围十定的范围内很少能够找到同类,但是书是全世界的,是有各种各样人的思想的。
这样我们的朋友便多了起来,而且我们可以选择和自己性格相投的朋友,不得说,有书看真好。
有时候看到书里的句子,真的是和自己曾经的情景一模一样,只是作者的文字将当时的心理感受表达的更贴切、更过瘾,便念念不忘地想认识那个作者,想找他聊聊天。
记得当时读六六的《小情人》,“我想,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 男人,任何一份工作,任何一个读者。对我的需要,都没有偶得(六六的儿子)这样迫切。我经常为他的悉心付出而感动到流泪, 我觉得,我在三十岁的生涯里,终于遇到一个为与我时时刻刻在一起而克服一切困难的男人。他,竟然是我的儿子。我不需要孩子在未来我老的时候孝顺我,因为他对我的孝顺在三岁前就给过我了,那样多的欢乐。”
这段话特别打动我,六六描述的正是我所感受到却表述不出来的话,孩子是上天给女人最好的馈赠,谢谢六六替我发声。
作家十二在《不畏将来,不念过去》中说,“我们中的大多数, 都必须奋斗,都不得不奋斗,都没有办法不奋斗。然而那意义绝非为了证明自己可以离成功更近一点,而是那么年轻的时候,不知道还可以做什么更有意义的事。”
这段话当时很好地解释了我总想做点什么的困惑,因为不安于现状总想有新的折腾,很多时候被周围人看做“无事生非,不务正业”。
越来越觉得看书挺好的,想不通的时候,焦虑的时候,无聊的时候,看看书会让我们或者平静、或者储积力量、或者感同身受,总之会有新的积极的思考,而这一点点进步就会使我们变得快乐,会从当下的焦虑困惑中逃离切换为幸福的暖心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