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979109/5648fac32b0d859d.jpg)
昨天给朋友发了条微信,想让她帮个忙。事情不算紧急,所以没给她打电话,后来朋友迟迟没有回复,也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晚上九点多,我已经迷迷糊糊睡着了,电话在旁边振动,一看才知道是朋友来电。
看了一秒,没予以理睬,盖上手机,接着睡了。
可能是从睡梦中被叫醒,入睡有点困难,翻来覆去想着朋友的那通电话——朋友来电,可能是没办法完成我托她办的事。又或者白天她没空看微信,所以时隔12小时再打电话给我?
以后碰面,不如编个借口,就说我已经睡着了。
脑中盘旋着种种可能性,盘算着以后怎么面对她。
经历了N次入睡失败后,又一个念头闪过脑海——要不…给她回个电话?
还是算了。
最后抱着疑问和纠结,睡去了。
纠结的性格
我的性格里有一部分就是这样拧巴和纠结。
经常不接人电话,时间久了好像也成了习惯。好像连锁反应似的,这种习惯伴随着拖延和焦虑。
就像昨晚,如果我接了电话,那后面一连串的纠结也就不会存在了,所以这些纠结和拧巴完全是自找麻烦。
这个习惯的背后,是微社恐也好,懒也好,其实深入分析,就是不喜欢和别人沟通。
职场小白
初入职场时我有点怯生生,话非常少,自尊心又强,完全不知道怎么跟别人相处,也不知道碰到同事要说什么。
我私底下的性格很开朗。但一进公司,真实的性格就隐藏了起来,也许就是刻意克制,与人保持距离算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表面上和大家都客客气气的,但其实太过客气对相处毫无益处,可以说是无效社交。时间久了,同事间也就更加生分了。
办公室里同事们常常嘻嘻哈哈,我却好像一点也笑不出来,在热闹的办公室里,显得寡言少语。日子久了,同事对我的印象大多是严肃,少言。
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因为不擅长与人打交道,所以在公司表现平平,对此我也不以为意,就算工作成绩一般,也天天得过且过。
高情商同事
我特别羡慕那些擅长和别人打成一片的人,好像很轻易地就能融入团体。反观我自己,我其实想融入,但是不知道以什么姿态、什么表情、什么话语来打开话匣子。
我有个同事,长得漂亮,公认情商高,大家经常能被她的一句话逗乐。
观察下来,她对人很真诚,不管是对上还是对下——对上她不会一味奉承,该怼的时候还是会怼;对下属也很好,哪怕别人做错了事,也是客客气气的,对事不对人。
情商高的表现就是相处是让别人觉得心里舒服。
道理都懂,但是在上司面前,我总是非常拘谨,甚至有点无所适从,因为根本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而看到同事做错事情时,有时我又会咄咄逼人,控制不了情绪,指责的话有时就脱口而出,不给别人留情面。
练好口才的第一本书
后来才知道,还是书看得太少,书中不仅仅有黄金屋、颜如玉,书里还有我们想要的一切。
前阵子看了《练好口才的第一本书》,里面讲到了如何夸奖别人,也鼓励我们经常夸身边的人。
人都喜欢听好话,但对于我来说操作起来很难,可能还是自尊心作祟,总觉得夸奖别人就是“拍马屁”,我又不想从别人身上得到什么好处,所以打心眼里不屑拍别人马屁。
后来才知道,虽然没有必要刻意去拍别人马屁,但发掘别人身上的优点,再在合适的时候夸奖别人,这也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
后来,放下了没必要的自尊心,循序渐进,一开始尝试着夸奖家人,比如“菜做得很好吃”,到夸家人“有爱心”,“助人为乐”……只要迈出一小步,之后的夸奖就顺理成章,一点都不刻意了。
后来也试着夸过同事,比如“发型好看”,“擅长为别人着想”等等,有时一两句夸奖就能打破隔阂,一来二去之后,大家也渐渐熟悉起来了。
我们办公室的气氛一直都很好,经常有说有笑,渐渐我也被这种氛围感染,有时会参与到同事的闲聊中,而不再像以前那样,一个人窝在角落里了。
其实大多数人的性格里都有纠结与别扭的部分,这种性格特质的背后是什么?我个人来说,应该是一种怯懦,缺乏主动出击的勇气。
怎么办呢?
看了《史记》之后,我一直把皋陶说的“九德”贴在案头——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时刻提醒自己,经常以九德为标准反省自己,坚持做一个心中坦荡且有原则的人。
希望自己还能积极面对每通来电,少给自己找麻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