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的清明节,家里格外的热闹。姑姑姑父,大爷,姐妹们都来了。因为疫情,年初大家没有聚。所以自然就在这一天相聚。刚到家,二姑家的两个弟妹已经帮衬着把饭菜张罗的差不多了。真是辛苦她们,每年来了,都忙里忙外的和自己家一样。 放下东西马上出门买“火纸”,临近超市,站在街道口的那一刻突然想起前天同事给我说,他说上周出差路过肥城的某镇,觉得那个地方不像镇,比镇要好很多。当时油然而生一种对家乡的自豪感。所以,站在路口,顺手朝两三个方向拍下几副照片。当然,这不是镇,是我们村。哈哈,看看我们村是不是真的很美呢?
村图一 村图二当然,在村里人看来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因为相邻有个“全国文明村”比着。要比这“好看”很多。中午吃饭时,席间二姐给我看朋友圈的一篇文章,文中说全国最宜居的几个城市,肥城排名第一。当时我们还打趣说这肯定是肥城人自己写的吧。觉得这有点言过其实了。
2
下午去上坟,果不其然,爸爸又说不用去了。他一向觉得这只是形式,甚至是迷信,根本不重要。自妈妈去世后,我在这点上一年又一年的坚持着。之前我觉得爸爸没有看到我对妈妈的情感。再不就是他不想让我们触景生情,太过伤心。但其实一次次的面对那个地方,本身就是面对分离,面对死亡的过程。今年对于这方面的认识,似乎是更多了一层。所以纠正说:这可不是迷信,应该是一种延续。”转而拿着我买的火纸还有姑姑姐姐们买的,叠放在一起,按照家乡的习俗平整铺开,然后用手摆弄成花形的样子。并和两个姑姑说:这不能全然说是迷信,因为这里面承载着我们的情感,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哀悼下,也记住一些东西,应该说是一种传承,不然为什么国家要选在这一天对疫情牺牲的人致敬默哀呢?难道那些人不值得被记住被缅怀吗?”“是啊,是得重视。”姑姑们边做边应着。姑父也帮衬着说:“既然回来了,想去就去吧”。
家族的坟地并不远,在(图一)中的道路尽头依稀可见。离村口不过百米之远。这个地方周边是绿油油的油菜花,道路两旁是新栽种的樱花树。是一处美丽的所在。 哀悼的时候,小姑想起爷爷奶奶,想起我母亲。泪水涟涟,哭的很痛心。人多我是哭不出来的,和二姑眼含着眼泪哽咽着。是的,清明节,就是一个让你回忆起一切的节日,它让你记起你的来处,记起你的祖辈。记起他们曾经也为生活奋斗过,努力过。在看着他们照片的那一刻,你会觉得他们真真实实的存在过,那些模糊的过往真真切切的发生过。只是当你伸手试图去触摸的时候,它又忽地一下子不见了,徒留你呆呆的站在原地,像被丢弃的孩子一样伤心哭泣。 自古爱恨离别苦,人有悲欢离合。或许,清明,就是让我们学会以爱告别,以爱相处。
3
这样的哀悼方式,也是本着家乡的习俗。因为也找不到更好的祭奠方式。话说回来父亲的固执也能理解。因为过去一些历史事件的发生,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延续上出现断层,被作为封建残余一混子打倒。好的坏的一起被推翻。致使一代人几代人分不清这究竟是文化精髓,还是封建迷信?也是近几年,国家才重新回到这个轨道上来。或许是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不对劲了。才试图转身和我们古老的华夏文明重新连接,去寻找我们的根基所在。而在文化断层之后,家庭内亲密关系的问题究其根本都和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为文化冲突会带来情感的冲突,而情感的冲突则直接导致孩子内心的冲突。
想起前天在一个学习群里某老师说过的话:“我们的节日是在本民族历史发展中形成并稳定下来的。有其民族的根,魂在其中。西方节日入侵后,有文化交流的意义。但在中国是没有根的,是浮浅的,只图一乐。往深处说,更是积贫积弱200年下自卑感后媚西方的一种表现。试想,为什么不引进非洲的节日而偏偏引进西方的节日呢?”话虽犀利些,想想确实,在圣诞节买礼物或者平安夜吃苹果的时候,其实你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一刻有礼物带来的些许温暖,但心里某个地方就不那么充实。国外的节日自然也是根治于他们的宗教历史文化而来,有其特殊深远的意义。但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国人来说,你无论如何也无法跨越时空和领域亲身体验并领略到那个部分。再怎么过,别人也永远不可能把你看做是归属于他们历史中的一份子。所以,何必舍近求远?
4
很巧合的,昨晚回来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分享武陵禅寺惟海禅师的《寻根祭祖—清明祭祀》直播课,禅师的课很有框架,是从祭祀的由来,文化内涵比如宗族的连接,凝聚力,延展到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结构,对于有功德的英雄人物的精神传承等等来探讨生命之存在,民族根魂之所在。由于听得时候比较晚,细致的地方没有记住什么,但可以意识到的是这个节日与家与国的深远意义所在。可谓是心无根不宁,家无根不安,国无根不强。禅师如闲话家常般娓娓道来,各朝的历史画卷在你面前一点点掀开。
春季是生机盎然的,历史上,踏青游玩,总是与祭祖扫墓,返本追宗连接在一起的。生与死,很强烈的对比,在这样一个年初的日子,回望与远眺,来路与去处就变得清晰些。禅师的语句再朴素不过,但依然能感受到内容的力量感。不由让人想到放风筝的孩子,风筝在天上飞的又高又远,是因为那根线牢牢的握在手里。可能再背后还有父亲的手在稳定的牵引着。而断了线的风筝,只能在空中随风飘摆。因为没了根基。
我对于佛教几乎不通,弟弟倒是在这方面颇有研究。只是觉得世界之大,流派不同,但相通的部分永不失色。
随着年龄增长,其实最怕看到的,听到的就是身边一个个人离开的消息。清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普通不过的就是记住,记住是最好的力量。记住了,他们就没有真正离去。只是换了种方式,活在爱他们的人心里。电影《寻梦环游记》阐述的就是这样的道理:被遗忘才是真正的离开。真正的消失不是死去,而是有一天,活着的人不再记得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