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因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一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8小时睡觉,8小时工作,8小时自由安排。我想每个人也都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非常珍贵,绝对不能浪费。可是,我猜绝大多数人都对时间没有一个准确的体感,因为这些说法都显得太抽象、太宏观。
只有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时间的有限,才会真正明白时间的珍贵和公平。这是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在坚持一件自己并不那么擅长的事——写作,一段时间之后的真实感受。虽说我的工作并不算忙,但每天上下班大概已占一半左右时间,除过休息所用时间之后,大概也就三、四个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在这些空闲时间,大概一半会用于学习新知识,另一半才会通过写作的形式,以输出倒逼输入。当然,有时候会提前写好一点东西,但也有一些时候只能在最后的一两个小时内完成。
在坚持了100天之后,我才深切地感受到时间的有限,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些身居高位、做出不凡成绩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时间精心安排的。至于他们为什么要精心安排,我觉得这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或许有一定的解释力,因为济天下必然要做很多很多事情,但时间总是有限的,所以必须“精打细算”才能应付的过来。
王健林的一天行程安排这其实是一个被称为“时间颗粒度”的概念,它标志着一个人职业化程度的高低,对时间把控的粒度越细小,职业化程度越高,反之则越低。比如从上图可看出,王健林的时间颗粒度为15分钟,比尔盖茨的时间颗粒度是5分钟,很多人估计是按小时、天为单位计算的。
2002年,比尔·盖茨到访中国,在北京香格里拉参加一些重要会面。微软中国的同事们为了他的到来,一遍又一遍测量,从电梯口到会议室门口要走多少步、几秒钟。我当时就在现场,亲眼目睹每个会议室都坐着一位等着他握手、签字的重要客人。比尔来了之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握手、签字、拍照、离开,几乎分秒不差。
——刘润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人在事业中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大时,他的时间颗粒度必然会不断下降,最终就像比尔盖茨一样,把时间碾成粉末来使用。到那个时候,即使是想慢下来,我想也很难慢下来了,因为我们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请珍惜当下的每一分钟、每一种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