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抄——“我们开始和‘孩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社会告诉我们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建立联系。当我们以这种方式跟他们联系时,我们发现自己是基于他们独特的气质、需求、问题和欲望来理解他们的,而过去我们却无法做到,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他们真实的一面。但是我们首先必须认清这些迷思,以便打破它们。”
“孩子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是“社会告诉我们孩子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段话应该就像一击猛棍,时刻敲醒我们做父母的。
曾经的我们,活在父母觉得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之下,没有自我,也不能有自我,因为我们的自我,在我们的父母辈眼中就是错误的、毫无根据的,因为我们如果偏离他们觉得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的这条轨道时,他们就会恐惧,会担心我们的未来,会为我们感到迷茫无助。
所以用他们以为的为我们好,一直坚定不移地行使着他们觉得对的控制,我们也趋之若鹜,虽不情愿,却也只能贯彻始终,在心底埋下了怨念的种子,所以我们的人生从来未能活成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成为的样子。
正如当我们以这种方式再次去面对我们自己的孩子时,孩子的所有反应也都是出于本能性的,他们跟我们之间的斗争、怨恨,其实回想起来,曾经的我们不也是这样吗?可换做我们自己,我们反而看不清了,所以正是我们的情绪和恐惧控制了我们,让我们也又重新走上了父母曾经的教育之路,而的确不是因为孩子的行为造成。
正确认识内在原因,去面对,对解决,真正基于他们独特的气质、需求、问题和欲望去尝试着理解他们,虽然很难,但一定是值得的,努力去换位思考,去了解他们和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一面,才能真正看清问题的根本在哪,只有对症了下药,才是有用的,而不是有病乱投医,不是去盲目责怪,更不是去控制,或是去改造谁。
让我们努力去认清这些教育迷思,从自身开始做起,努力尝试去打破它们,过程一定是艰难的,给自己信心,也给孩子信心,做该做的,让自己和孩子真正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共勉!
网友评论